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神经系统创伤的诊治:也说神经重症

2021-03-05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其他神经疾病非原创

1.介绍




外伤会导致伤残,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神经系统损伤包括颅脑外伤(TBI)和脊髓损伤(SCI)。神经系统损伤会留有后遗症,给患者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不便。


2.颅脑外伤(TBI)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非常脆弱,容易受损,这与其一些独特的结构、代谢特征密切相关。

中枢神经系统有以下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率高;

2.中枢神经系统对代谢底物要求较高,但是代谢底物储存又不足。

3.脑血流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脑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变化的时候,脑血流保持恒定,脑氧耗与之匹配。但是当合并脑损伤的时候,这种自我调节功能受损。

4.脑脊液的循环障碍会引起脑积水,导致颅内压的急剧升高。需要注意的是,后颅窝的顺应性更差,更容易出现严重问题。

5.剪切力会导致脑组织出现形变,会产生血管和神经元的损伤。

6.中枢神经系统修复能力有效,主要依靠未损伤神经细胞进行功能代偿。

脑灌注压是神经损伤后管理的核心,其计算公式是:CPP = MAP- ICP - CVP,目前CVP很少被计算在内。脑灌注压在50-150mmhg之间的时候,脑血流保持不变(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曲线右移)。

受伤以后,脑血流有以下特征性变化:

1.受伤刚开始的时候,脑血流减少,脑血流自我调节功能受限,这个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脑缺血。在受伤早期,维持合适的脑灌注压非常重要。

2.缺血会导致离子泵功能衰竭和持续的细胞水肿。这种细胞水肿和血肿一起,共同造成了早期的颅内压升高。

3.受伤12~24小时之后,脑血流开始增加,产生一种相对的高灌注状态。这种脑血流增加是这个时间段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的因素。

4.48小时之后,血脑屏障完整性降低,引起血管性水肿,进一步增加了颅内压。

以上病理变化在不同人群上有所不同,而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内同时出现。对这些变化熟练掌握有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3.TBI的初始评估和复苏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说,避免脑灌注压下降是最基础的。缺氧和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是脑外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要避免。

患者的受伤机制会对疾病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提示患者可能出现的脑出血类型。

必须要同时检查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大出血可以导致失血性休克,胸部外伤会导致低氧血症,这两者都必须要极力避免。

对于脑外伤患者来说,要避免低血压,不能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

可以通过格拉斯哥评分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昏迷判定。轻度昏迷: GCS 13~15 分,中度昏迷:GCS 9~12,重度昏迷: GCS ≤8。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同时受到低血压、缺氧、酒精、贫血等诸多因素影响。仔细地查体来发现神经功能的缺失非常重要,瞳孔异常会有很强的提示作用,有时候肢体活动情况也可以判定神经损伤程度和类型。

神经损伤的患者气道自洁能力下降,同时呼吸驱动力也会减弱,气管插管的可能性增加。如果存在低氧风险,不要犹豫,及时插管。插管之后机械通气方便镇静镇痛,这能够降低脑氧耗,同时也方便控制二氧化碳分压。在插管过程中,除非能够证实颈椎没有损伤,否则都要当作患者合并有颈椎有损伤,插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颈椎。

插管所用的麻醉药物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但是需要注意要积极避免麻醉过程中的低血压,避免颅内低灌注引起继发性损伤。可以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镇静药物一起来避免循环波动。芬太尼(3 μg/kg)和氯胺酮(2 mg/kg)经常被联合使用。丙泊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也可以用来麻醉。氯胺酮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插管过程中可以使用肌松药,比如琥珀酰胆碱(1~1.5 mg/kg)或者罗库溴铵(1 mg/kg)。

一旦插管,患者体格检查评估就受限,及时地复查CT很有必要,甚至是全身CT检查,CT检查可以减少普通平片的检查。外伤患者也应该排除脊髓神经的损伤。这类患者都应该妥善固定,轴向翻身,直到明确没有合并脊髓损伤。需要知道的是,CT骨质损伤比较清晰,但是韧带损伤和神经损伤可能会在CT上无法显示出来。长时间的制动会带来一些损伤比如皮肤问题等,在CT结果出来之后,如果没有问题,可以解除制动,但是如果后期发现和损伤不符合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就需要再次制动,并且完善磁共振检查。


4.ICU如何管理TBI损伤




目前已经有如何管理神经创伤患者的指南,核心的内容就是避免继发性的损伤,这就要求优化氧输送,保证脑灌注,控制颅内压,减少氧消耗。

初始治疗可以有以下目标:

1.ICP<20 mmHg;

2.CPP 60~70 mmHg;

3.如果没有测量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维持 MAP 80 mmHg以上;

4.SpO2 ≥ 97%,;

5.PaO2 ≥ 11 kPa(82.5 mmHg)

6.PaCO2 4.5~5.0 kPa (33.75~37.5 mmHg)

7.体温≤ 37.0 ºC

8.血糖 6~10 mmol/L。

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创伤的患者在专科ICU可以得到更好的恢复,这是因为监测手段可以更多,相对专一的治疗强度更大。


5.神经系统的监测




对于神经损伤患者来说,持续的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和中心静脉压力监测是基础的。鉴于外伤可能会牵扯到颈椎,中心静脉导管推荐放置在锁骨下。进一步的监测包括ICP、CPP和脑氧输送监测。有创监测比如颅内压监测需要放置监测导管,可以引起出血和感染,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使用:1.昏迷评分<9分而且CT不正常,有病灶;2.昏迷评分<9分但是CT正常,这时候如果年龄>40岁、双侧或者单侧受伤、收缩压<90 mmHg。

颅内压监测可以通过放置脑室外引流导管或者脑内探头来实现。脑室外引流探头放置在脑室当中,可以同时进行脑室外引流和颅内压监测。脑内探头可以放置在硬膜下或者脑实质内,操作要比脑室外引流方便。导管可以从右侧额部放置,影响较小。

颅内压监测并不能反映脑氧代谢情况。从颈内静脉放置导管,可以回收颅脑回流血液,监测其饱和度能够反映一侧大脑半球氧摄取情况。颈内静脉球部饱和度低于50%预后不良,提示脑氧摄取过多、脑氧输送相对不足。但是这种技术只能提供一侧大脑半球情况,而且抽血时候会混合颅外血管,敏感性和特异性低,目前用得不多了。

探头可以和颅内压探头一起放置,能够用来监测脑组织的氧分压(PbO2),数值<10 mmHg提示脑缺血。探头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放在受损伤部位周围,可以用来监测高危部位氧情况,但是通常很难放置在这些部位,一般都是放在正常脑组织内。放置在损伤部位的探头得到的数据没有价值。

微透析颅内导管是一个双层同心圆导管,可以放置在脑内,通过渗透作用,来监测脑组织的一些代谢产物,比如乳酸、丙酮酸、葡萄糖。乳酸和丙酮酸的比例超过25提示潜在的缺血。脑组织葡萄糖<0.5 mmol/L会引起皮层功能障碍,也提示中枢代谢率持续增高(CMRO2增加)。

红外线光谱系统(NIRS)可以无创性的监测脑组织氧耗,但是有误差。


6.颅内压和脑灌注压




颅内压持续>20 mmHg会带来不良预后,需要处理。

对于所有的脑外伤患者来说,应当使用液体复苏或者血管活性方法来维持脑灌注压力在60~70 mmHg之间。

抬高床头(除非合并脊髓损伤,有明确禁忌证),避免静脉引流不畅,导致脑血管回流不畅,静脉压力增高。在固定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导管的时候,避免绳子太紧。避免使用高PEEP影响静脉。

脑外伤患者可以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比如丙泊酚和芬太尼。一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使用肌松药物,用来避免咳嗽和呕吐,因为突然的呛咳和呕吐可以引起颅内压突然升高。

二氧化碳分压能够影响脑血管收缩舒张性能,在颅内压控制中有一定作用。二氧化碳分压过低能够降低颅内压,但是也会减少脑血流,引起脑缺血,应当避免二氧化碳分压<33.74 mmHg。

持续颅内压升高需要紧急控制,要是知道的是,控制颅内压的策略需要逐步实施。如果效果不显著,需要去复查头颅CT,明确是否有再次出血、脑积水、脑室扩大等因素。无症状性癫痫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升高。

有一些手术方式可以降低颅内压。脑室外引流可以用来降低颅内压。如果血肿占位效应明显,需要及时去除。脑外伤患者不应当常规使用类固醇,因为它能增加死亡率。


7.高渗透压疗法




高渗透压疗法可以将细胞内的水分脱离出来,减少脑内容量,从而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通常使用的是甘露醇(20%; 0.25~1 g/kg),它可以降低红细胞和内皮细胞体积,增加微血流。但是甘露醇渗透性治疗的基础是完整的血脑屏障。而且甘露醇有渗透性利尿的作用,对于容量不足的患者来说,可以引起低血容量状态,会影响全身组织整体灌注。

高渗盐水没有甘露醇的缺点,可以使用2 ml/kg 5% 的高渗透盐水,但是要避免血钠水平超过155 mmol/L,血渗透压超过320 mOsm/L。


8.液体、喂养和血糖




要避免低渗透性或者含有糖水的液体,因为他们能够加重脑水肿。可以使用等渗盐水和明胶。脑外伤患者使用白蛋白会有一定副作用。出血引起的低血容量需要输血。

脑外伤患者很容易出现钠代谢紊乱。轻度升高的血钠很常见,而且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垂体功能障碍可以引起尿崩症,这时候血钠会迅速上升,并且引起低血容量。这时候治疗需要补液和使用去氨加压素。需要避免血钠纠正过快,引起脑损伤。

低钠血症也很常见,这很危险,可以加剧脑水肿。两个最常见的病因就是SIADH和CSWS,但这两者的鉴别很困难。对于诊断不明确的低钠血症,可以在一个小时治疗初始阶段限制液体,监测血钠变化,限制液体可以引起低血容量,需要注意避免。可以使用高渗透盐水来补充钠离子,但是要避免血钠上升速度超过0.5 mmol(L·h),避免脱髓鞘病变。ADH激动剂可以作为二线用药。氟氢可的松可以用来治疗脑盐综合征。

低血糖和高血糖对脑细胞均有害处,要严格控制血糖在6~10 mmol/L之间。如果能够监测脑局部葡萄糖浓度,可以依据监测结果调整血糖目标。

脑外伤患者营养需求高,需要尽早进行肠内营养。但是外伤之后胃动力不足,可以出现胃潴留,可以使用胃肠道动力药物促进胃肠动力。


9.体温疗法




难以控制的颅内压升高可以使用低温疗法,将体温控制在33℃左右。低温治疗会带来感染和代谢紊乱等并发症。低于35℃的时候,丙泊酚的代谢速度减慢,容易引起丙泊酚堆积,这时候可以选择苯二氮卓类来替代,比如咪达唑仑。低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诱导低体温要迅速,复温一定要缓慢。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寒颤,可以使用肌松剂。


10、其他救治策略




如果颅内压持续难以控制,可以使用硫喷妥钠来抑制脑组织代谢,控制颅内压。去骨瓣减压术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


11.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管理流程图(阶梯性管理)




微信图片_20210303142037.jpg


12.脊髓损伤




创伤性脊髓损伤很少见,但是脊髓损伤的后果可以非常严重,并且留有永久的后遗症。在受伤初始时间,脊髓损伤可能会被漏诊。同脑外伤一样,脊髓损伤的救治也是需要保证灌注、避免继发性损伤、提供适宜的底物。即便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后期也可以有很好的生活质量。

胸腰椎稳定性涉及脊柱的前中后部位,其中,爆炸性骨折最不稳定,楔型骨折最为稳定。脊柱损伤之后就可能会引起神经损伤。可以通过神经损伤平面、完全损伤、不完全损伤等词语来描述神经损伤。脊髓完全损伤很少能恢复,脊髓部分损伤有可能恢复,但是时间长,可长发一年。研究发现,脊髓压迫之后24小时内手术治疗效果比24小时之后要好一些。同时有研究发现,类固醇有助于脊髓损伤,但是有潜在感染风险,目前在英国不推荐使用。


13.神经创伤的呼吸问题




1、2损伤可以引起呼吸麻痹,需要立即气管插管。

3~5的损伤可以影响膈肌功能,可能需要终生机械通气。

C8以下损伤可以引起肋间肌肉功能障碍,可以通过代偿来完成呼吸。

胸腰椎的损伤可以导致腹部肌肉的损伤,引起呼气功能不全和咳嗽障碍。

如果患者有以下情况,需要尽早机械通气:

1.低氧血症;

2.呼吸性酸中毒;

3.气道保护能力丧失;

4.肺活量下降。


14.神经创伤的心脏问题




脊髓损伤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患者的后负荷会增加,导致左心衰,甚至出现心内膜下的心肌梗死,这种变化持续时间短,随后而来的是神经元性休克,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导致静脉回流减少。

T1~T4以及以上部位损伤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会导致患者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但是器官灌注不足,需要紧急救治。治疗首先选择液体复苏,无效的时候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脊髓损伤,前几日最好维持平均动脉压85 mmHg以上。在治疗期间,需要排查是否有其他部位损伤。


来源:慢慢学重症(我有一支去甲肾)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