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间质性肺疾病冷冻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意见一览|指南共识

2024-08-19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40805153409.jpg


【推荐意见1】TBLC临床操作医师应及时观察及测量标本大小,TBLC标本最大径应>5 mm,建议多块送检(3~5块)。


【推荐意见2】病理医师应描述送检组织块数以及各标本的体积、颜色、质地;显微镜下评价肺泡及气道组织占比,特别是肺泡组织占比,以便进一步分析病变类型、分布,从而做出有效的诊断意见。


【推荐意见3】TBLC标本明显小于SLB,对ILD的病变分布、继发性病变可能显示不充分,更需要结合临床及胸部HRCT分布特征进行综合诊断。TBLC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及气胸,除了临床肉眼可见出血外,显微镜下常见肺组织内有片状红细胞(图1),这些显微镜下出血也是TBLC活检常见并发症,并非患有出血性疾病。二者鉴别要点是,出血性疾病常伴有含铁血黄素细胞,即既有陈旧出血又有新鲜出血,或临床有咯血症状;如不伴有含铁血黄素细胞,或临床无咯血症状,应谨慎诊断肺出血性疾病。TBLC标本常见细胞体积偏大,且肺泡腔内可见蛋白水肿液及纤维素渗出,这些可能与组织冷冻后改变有关。

图片图1 冷冻肺活检标本,显微镜下可见2块组织内有片状红细胞,考虑人为假象 HE 低倍放大


【推荐意见4】TBLC常见人为假象为肺组织内见片状红细胞、蛋白水肿液及纤维素渗出,如不伴有含铁血黄素细胞,或临床无咯血症状,应谨慎诊断肺出血性疾病。


【推荐意见5】对病变主要位于胸膜或胸膜下肺组织的疾病,如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不建议TBLC。


【推荐意见6】TBLC标本ILD的病理诊断与SLB诊断原则一致,对病理主要形态进行描述,并做出倾向性病理诊断;如病变显示欠充分,仅做描述。


【推荐意见7】取材较好的TBLC标本可以显示UIP病理组织学的斑片状纤维化、成纤维细胞灶,从而做出可能UIP的病理诊断。TBLC对UIP胸膜下、肺周边部分布以及继发性病变可能显示不足。


【推荐意见8】TBLC标本显示NSIP弥漫性、保留肺组织结构的炎症和纤维化特点,可做出病理诊断;如病变分布及肺组织结构难以评价,建议病理诊断为纤维化性ILD或富细胞性ILD。


【推荐意见9】对于TBLC显示NSIP病变基础上伴有机化,考虑到机化病变比例难以准确评价,建议病理诊断描述为NSIP合并机化。


【推荐意见10】TBLC病变中仅显示远端气腔机化,建议诊断OP;除机化外,伴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和肺组织重构、肉芽肿形成、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或伴脓肿形成、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透明膜形成以及血管炎,应考虑继发性OP。


【推荐意见11】TBLC组织病理中显示OP及纤维蛋白球,建议诊断为AFOP。


【推荐意见12】在取材良好的TBLC肺泡腔内可见较多组织细胞或烟尘细胞聚集,不伴有诊断其他病变的特异性改变时,提示吸烟相关性ILD(RB-ILD或DIP);病变局限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周围气腔内可符合RB-ILD,弥漫分布则要考虑DIP。如难以判断病变分布,需要结合临床及影像鉴别RB-ILD或DIP。


【推荐意见13】取材良好的TBLC标本可显示DAD病理特征,并做出病理诊断。


【推荐意见14】LIP在TBLC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但多需进一步结合影像判断病变分布特点。


节选自《间质性肺疾病冷冻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