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大放异彩,其临床疗效呈现出泛瘤种,全周期的趋势,极大地改善了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但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irAEs)也不容忽视,它也是导致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irAEs是全身系统性改变,可使全身多脏器受累,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肝脏、肾脏,肺、心脏等。大部分不良反应较轻微,经积极治疗后,一般不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而严重不良反应往往会导致停药,治疗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的不良反应之一。早期识别、精确治疗是CIP成功救治的关键。
CIP的发病时间从开始接受ICIs治疗后数小时到24个月不等,中位发病时间为2~3个月。CIP的发生率约3%~6%,非小细胞肺癌接受ICI治疗后CI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约19%。CIP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其发生受性别、年龄、吸烟史、肺部基础疾病、肿瘤类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种类及联合治疗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ICIs(CTLA-4抑制剂, PD-L1抑制剂),PD-1抑制剂的CIP发生率明显增高。ICIs联合应用的CI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CIs单独使用。
CI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包括
T细胞针对肿瘤和其他正常组织所表达的交叉抗原活性增高
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水平及补体,参与介导炎症的发生
机体预存的自身抗体水平增高
免疫负调控细胞Treg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的外周耐受性丧失
CIP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多达三分之一患者发病时无症状,呼吸困难与咳嗽是CI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热和胸痛等症状发生较为少见。CIP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细胞因子水平(如:TNF-α、IL-6和IL-17)与CIP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CIP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增多,CD4+/CD8+比例倒置。
CIP的胸部CT主要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肺炎,包括机化性肺炎(O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过敏性肺炎(HP)及急性间质性肺炎(AIP)等。CIP的影像学特征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存在。机化性肺炎是CIP最常见的影像学改变形式。CIP的病理表现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性炎症、机化性肺炎等。
CIP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包括
晚期肿瘤患者使用ICIs治疗的用药史
使用ICIs治疗后出现新发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伴或不伴有发热
新出现的肺部阴影(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GGO、实变影、网格影、肺小叶间隔增厚、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纤维条索影等CT影像学改变)
CIP是一个除外性诊断,临床上往往需要与肺部感染、肿瘤进展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间质性疾病、肺血管炎、肺水肿等进行鉴别诊断。诊断不明确时,可进行气管镜肺泡灌洗、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以明确。
CIP的治疗需要根据严重程度的分级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对于1级CIP,可先不处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胸部CT。如未改善,则按2级处理。对于2级CIP,可予以静脉甲泼尼龙1mg.kg-1.d-1,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对≥3级的重度CIP,应首先考虑永久停用ICB治疗,静脉注射中到大剂量的甲泼尼龙1~2 mg·kg–1·d–1,最高剂量不超过4 mg·kg–1·d–1,逐渐减量,疗程大于8周。如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还需免疫球蛋白和(或)免疫抑制剂(如霉酚酸酯、环磷酰胺、英夫利昔单抗、妥珠单抗等)。一般来讲,CIP患者常规需要抗生素治疗。
CIP是irAEs中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轻度和中度CIP可通过停用ICIs或使用激素治疗后,能够得到缓解或治愈。对于重度CIP的患者,需要考虑永久停用ICIs。对于中度CIP患者应经多学科门诊(MDT)讨论充分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免疫再挑战。再次使用ICI时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再次发生CIP,建议永久停用ICIs。轻、中度CIP的严重程度与ICIs的临床疗效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而严重的CIP则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CIP的发生可纵贯ICIs使用全程,因此,临床医师应当对CIP的早期识别、监测和干预,实行全过程管理。
作者:朱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