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日出东方,大咖访谈丨搭建基础与临床的桥梁,汤小东教授解析会议主题,展望领域发展

2024-07-31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0725.png

七月流火照京师,肿瘤精英展风姿。2024年7月26-27日,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24“从地平线到日出”肉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专题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肉瘤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交流,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覆盖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推动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的发展。


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现场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汤小东教授,邀请汤教授畅谈会议期望,展望领域发展,访谈内容整理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汤小东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亚太地区肌肉骨骼肿瘤协会理事

  •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脊柱肿瘤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青年学组组长、骨转移瘤学组副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脊柱学组组长

  •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常务委员

  • 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脊柱学组委员

  • 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

  • 《中国肿瘤临床》《骨科动态(JBJS中文版)》编委

  • 《中华外科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通讯编委

  • Clinical Orthopaedics & Related Research,Spine,Orthopaedic Surgery,《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 参与《骨科手术学(第四版)》《骨肿瘤学》《骨盆肿瘤外科学》等多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Clinical Orthopaedics & Related Research、Bone Joint Journal、 Spine、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joint surger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7篇

  •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

  • 参加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次奖励


video


Q1:延续传统,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从地平线到日出”,这样的主题设置有何深意?您能否为我们简要介绍下会议发展的历程以及您对会议的期望?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从地平线到日出寓意深远,它象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会议搭建起链接肉瘤领域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的桥梁。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几届,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专家能够聚集在一起,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对于任何恶性肿瘤,治疗水平提高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只有实现了基础研究的突破,才能够真正地推广到临床,因此这种交流对于推动肉瘤治疗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我希望本次会议能够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肉瘤治疗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与进展。


Q2:目前骨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实践面临怎样的挑战?诊疗手段上有哪些突破?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发病情况较为复杂,因疾病谱广泛,包含几十甚至上百种组织分类,其治疗难度在各类肿瘤中位居前列。目前,部分肿瘤已有明确的致病基因和机理,但肉瘤的发病机理尚有许多未知之处。此外,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且分散,不如肺癌、肝癌等常见肿瘤受到广泛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从诊断到治疗的难度。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多年来通过不懈努力,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许多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突破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药物治疗的进展、免疫治疗的探索,以及手术技术和放疗效果的优化等。同时,本次研讨会也将围绕这些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待能够为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Q3:您对我国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未来的发展有何期盼?

随着我们对这一疾病发病机理的不断深入了解和探索,治疗手段也将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过去,外科手术几乎是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唯一有效方式,但现在,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和改进,越来越多的新方法被应用于肉瘤的治疗中。


特别是近年来,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的出现,为肉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尽管肉瘤对免疫治疗相对不敏感,被视为“冷肿瘤”,但我们正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发现哪些肉瘤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或者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改变其免疫荒漠状态,使免疫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外科治疗方面,虽然它仍然是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的传统且有效的手段,但我们仍需努力改进手术技术,提高手术切除率、控制率和功能保留率。


此外,多学科的综合协作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紧密合作,以及与药物研发实验室和药物企业的通力合作,共同推动肉瘤治疗技术的进步。期盼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能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创新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使更多的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能够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更好的生活质量。


审阅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汤小东

编辑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胡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