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肝移植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唯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慢性肝病状态以及手术打击导致的营养障碍和器官功能不全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康复干预在肝病和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早期康复不仅可降低患者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还可以减少再入院机会[1-2]。ACLF肝移植患者中如何实施康复,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共识,为进一步规范并推广康复治疗在ACLF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改善ACLF患者肝移植预后,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在前期ACLF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共识的基础上[3-6],进一步提出围手术期康复评估与干预的重要性,并组织相关专家制定该共识。共识主要包括ACLF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康复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个体化康复方案。
(以下内容为共识精简版)
ACLF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病情复杂、个体化差异大,难以统一康复方案。康复评估一方面可以排除肝移植禁忌,预测预后,另一方面康复评估分级可以为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并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8-10]。康复评估的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功能评估、心脏功能评估、躯体功能评估。
推荐意见1:除了常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外,ACLF患者应进行感染筛查和胸部影像学、血气分析、肺功能、心脏超声检查,以了解通气和换气功能。如存在肺损伤或HPS或POPH,应对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肺动脉压和通气血流比例进一步分级评估。(推荐等级:BPS)
推荐意见2:ACLF合并严重肝性脑病患者,应常规进行头颅CT筛查,必要时行TCCD和脑电图监测,以了解中枢呼吸驱动是否受损。(推荐等级:1C)
推荐意见3:建议常规采用主观胸廓柔韧性和活动度、主被动咳嗽力量分级、咳嗽峰流量、超声膈肌活动度和增厚率等了解气道分泌物廓清能力、评估膈肌移动度、厚度和增厚率。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需每日进行撤机评估。(推荐等级:1B)
推荐意见4:对于非机械通气并可以配合患者,建议采用改良Borg量表联合6MWT评估患者的呼吸运动储备和耐受能力。利用肺通气功能测试仪器检测肺活量、FEV1、呼气峰流速等指标可以动态评估患者康复效果。(推荐等级:2B)
推荐意见5:(1)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ACLF患者的基础心脏情况;(2)建议ACLF患者术前常规行心肌酶学、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长期肝硬化患者建议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评估肺动脉压;(3)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CTA或造影以明确是否存在血管病变和程度,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应请心血管内科评估血管重建指征;(4)围手术期评估心脏功能,还应结合手术麻醉时长、出血量、输血量、无肝期时间和移植物冷缺血时间等因素,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改变。(推荐等级:BPS)
肝移植受者进行早期快速康复治疗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ICU入住时间[65]。ACLF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康复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应依据前述评估分级、病情演变和严重程度,合理制定不同耐受程度的个体化康复方案。
在心肺移植和一般重症患者中,围手术期康复显示良好的安全性[75-76]。而ACLF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病情复杂多变,康复干预带来的安全性隐患必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如诱发低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和疼痛不适等是临床医师最关心的问题[77]。因此,有必要建立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康复运动科和心理科等多学科一体参与的康复团队。然而,从对重症患者实施干预的证据表明,早期康复和活动诱发低氧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极低(分别为1.9‰、3.8‰),总体不良事件仅0.6%[76]。术前腹部大手术的预康复能有效提高者摄氧水平,改善高风险手术患者结局的同时并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这种干预在肝移植术后也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65, 75, 78]。
呼吸和康复的物理治疗更有利于患者血氧改善,促进早期撤机。甚至有学者认为,对于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肝移植术后实施即刻(<1 h)撤机也是安全的[79]。依据康复评估的等级实施个体化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甚微,已有的肝移植早期康复研究并未报道类似不良事件[80-82]。由于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术后创面血栓形成不稳定,大多数移植中心不建议术后24 h内进行较为激进的体位和活动,如俯卧位、站立和行走,这对于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凝血功能较差者风险更高。除此之外,早期的康复有利于促进血液流动,减少预防性抗凝的使用,也部分间接避免了出血的风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