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日技能|送服药物的用水量有何讲究?

2021-07-29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其他非原创

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中药颗粒剂,通常用150ml左右的水送服即可。胶囊剂遇水会变软变黏,服用后易附着在食管壁上,为保证药物确实被送达胃部,饮水量应不少于300ml。口服泡腾片、分散片,须加水膨胀溶解后服用,尤其是儿童服用时,以防药片在喉部遇水膨胀,堵塞气管,造成窒息。


有些口服药物不宜用水或少量水送服。如保护胃黏膜的混悬剂,进入胃后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像粉末一样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上,保护胃黏膜免于胃酸侵蚀。服药后喝水会稀释药物,降低药效。服用麦滋林颗粒剂时,每袋只需15~30ml水冲服即可,以利于较高浓度下形成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同样,思密达(每袋3g)也只需50ml水冲服。还有一些止咳糖浆药物较黏稠,服用后药物会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喝过多的水,会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发挥。如果觉得口干,应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苦味健胃剂复方龙胆酊,是利用其苦味,通过舌头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促进胃液分泌来增进食欲,故不宜多喝水,以免冲淡苦味而影响药效。


有些药物服用时需要大量饮水。如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有时会从尿液里析出、形成结晶,引起腰痛、血尿、蛋白尿,严重时结晶可阻塞尿路使尿液无法排出。大量饮水可以增加尿量,使尿液中药物的浓度降低,或者同时口服一些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等,避免析出结晶损害肾脏。感冒时服用解热镇痛药时,饮水量应大一些,每天尿量应该不低于1.5L,发热或暑天时更应注意。


服用感冒药时需要大量饮水,一是因为这类药物高浓度时对胃有刺激;二是感冒时饮水有助于机体大量排尿以代谢体内的毒素;三是感冒药会使患者大量出汗,适当补充水分确有必要。如果喝水过少,既不利于发汗降温,还会因体内水分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而引起虚脱。


另外,四环素类药物、补铁剂等对消化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服用时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还有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一日应2000~2500ml),以降低黄嘌呤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服用排尿结石的药物后,也需要大量饮水,保持一日尿量2500~3000ml,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减少尿盐沉淀的机会。



本文首发于人卫助手 节选自《基层常见用药问题300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