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Lancet:TRACE-2研究结果为溶栓治疗提供更多药物选择

2024-04-17作者:李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TRACE-2):一项3期、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试验
发表期刊:Lancet,IF(2022):168.9

通讯作者:王拥军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推荐理由


再灌注治疗是致残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阿替普酶被指南推荐用于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具有优于传统阿替普酶的药理特性:1、更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2、对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的拮抗性更强;3、更长的半衰期。


本研究提供了替奈普酶治疗亚洲人群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大规模证据。结果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是国产脑血管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首次登上全球顶刊,并在见刊2月后即改写英国国家指南。研究结果直接支持替奈普酶获批国家药监局新药注册适应证。



研究解读


TRACE-2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PROBE设计)、随机对照、非劣效试验(NCT04797013),比较了1430例符合静脉溶栓(IVT)条件但不符合或拒绝血管内取栓(EVT)治疗的发病4.5小时内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0.25 mg/kg和阿替普酶(rt-PA)0.9mg/kg 3个月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试验组药物rhTNK-tPA,是我国本土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基因工程改良的新一代特异性溶栓药,主要的临床优势是实现单次静脉推注的便捷给药方式。试验结果显示,rhTNK-tPA治疗组获得良好功能预后的(90天mRS评分0-1分)受试者比例为62%,rt-PA治疗组为58%,两组差值达到非劣效。rhTNK-tPA治疗组36小时内PH2型颅内出血,90天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患者的比例与rt-PA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基于rhTNK-tPA便捷给药方式突显的急性期给药优势,TRACE-2等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将极大可能会促使全球医生使用rhTNK-tPA取代rt-PA进行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并更新临床指南。rhTNK-tPA的上市将结束第三代溶栓药物二十年无法在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的现实困境,极大提高未来溶栓药物的可及性,进一步促进我国静脉溶栓治疗率的提升,卒中医疗系统的医疗救护效能,并使卒中急性期的医疗救治更为个性化。



专家点评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Lee H.Schwamm教授这样评价TRACE-2试验:“TRACE-2试验是一项关键试验,旨在确定替奈普酶作为阿替普酶替代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项随机试验为0.25 mg/kg替奈普酶作为一种合理的替代方案提供了急需的证据,这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替奈普酶更容易给药,并且当患者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救护时可以减少院间转运的延误,第一时间将患者转运至接收医院。该试验特别重要,因为在美国进行3-4.5小时窗口内比较阿替普酶与替奈普酶的试验存在障碍,目前这两种药物均未获得该时间窗内美国FDA批准。这些结果进一步加强了卒中医疗系统的医疗救护效能,并使卒中急性期的医疗救治更加个性化。我要祝贺整个TRACE-2团队开展了一项异常出色的试验,该试验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招募了大量受试者,并具有出色的随访率和数据完成率。你可能希望看看这篇论文,了解为什么TRACE-2这样的试验在美国如此重要。”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社区健康科学系、放射学系教授、AcT研究作者Bijoy K Menon教授撰写的述评同期发表在The Lancet杂志。该述评指出TRACE 2研究为 TNK在缺血性卒中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证据,证实在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TNK(0.25 mg/kg)不劣于阿替普酶。更重要的是,TNK便于操作且成本低。在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医疗成本、简便的工作流程以及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静脉溶栓的执行率。



创新背后


从2020年开始《柳叶刀》就开始呼吁全球对溶栓药短缺采取行动。健康中国2030计划将中国溶栓率提高到80%,如果不解决溶栓药供应问题,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将会面临巨大的短缺。替奈普酶为第三代溶栓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该适应证为同类产品在中国首家获批,填补了亚洲患者使用替奈普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的空白,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药物选择提供了新方案,有望改变世界溶栓药的版图。



作者介绍


图片7.png
第一/通讯作者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教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学系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卒中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主编。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四五常见多发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机制和干预策略,发现了脑血管病复发的关键分子机制,开创了短程双通道双效应脑血管病联合治疗方法(简称CHANCE),改写了全球脑血管病指南,使患者复发风险下降32%;发现了影响CHANCE新方法的药物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方案,使复发风险再下降23%;他揭示了脑血管病残余复发风险机制,利用大数据和多组学驱动模式研发了针对新机制新靶点的治疗药物,并实现产业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JAMA、BMJ、Circulation、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ELL stem 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首批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017)、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22)、谈家桢生命科学奖(2021)、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2020)。CHANCE相关研究获得2022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世界卒中组织(WSO)最高成就奖(主席奖)。




团队介绍


王拥军创新团队及主要研究方向:

由王拥军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汇聚了一批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内外科与介入治疗、新药研发与临床评价、精准医疗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团队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开展系统性研究,创新理论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药物,在攻克脑血管病研究难关和临床实践中打造出了一支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的人才梯队。


创新团队主要成果:

本创新团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研究成果。团队创立了阿司匹林叠加氯吡格雷的短程双通道双效应联合治疗方案(即CHANCE方案),解决了脑血管病领域无法使用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来降低复发的临床难题,改写了欧美等多国指南,开创并引领了短程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新时代。系统开展了联合治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了氯吡格雷吸收与代谢通路的关键基因,揭示了联合治疗中药物疗效的遗传机制;针对携带氯吡格雷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人群,提出了“绕行基因”的替格瑞洛替代治疗方案,并通过研发基于口腔黏膜细胞的无创快速基因检测技术,解决了因基因检测耗时长、替代方案无法临床验证的瓶颈问题,成功证实了该方案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CHANCE-2),标志着我国在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Engl J Med(2篇)、JAMA(2篇)、BMJ(1篇)、Circulation(4篇)、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1篇)等,团队还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