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Molecular Cancer | 复旦肿瘤叶定伟教授团队领衔尿路上皮癌早期无创诊断多中心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

2024-05-24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发生于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据统计,2022年中国人群新诊断尿路上皮癌为9.5万人。研究证实:局限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一旦发生肌层浸润或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下降。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尿路上皮癌至关重要。


目前,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金标准,但其作为一种较为昂贵的侵入性手术,患者依从性较低。而尿脱落细胞检查、FISH和NMP22等目前获批的基于尿液的尿路上皮癌无创诊断方法存在敏感性低(特别是针对低级别肿瘤和上尿路上皮癌)、准确性差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无创、方便、准确的尿路上皮癌检测工具来对当前的UC早期诊断策略进行补充。


液态活检助力UC早期无创诊断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领衔,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尿液肿瘤DNA(utDNA)的UC无创诊断产品(UI Seek),并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了UI Seek优异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于UC早期诊断的巨大潜力。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肿瘤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Cancer,影响因子37.3。


图1. 研究在线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杂志


本研究首先在382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中进行,基于utDNA中的FGFR3、TERT基因突变,以及VIM、ONECUT2的异常甲基化数据构建UC的分子诊断模型并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者发现该模型在回顾性队列中的诊断效能优异(AUC:0.9342),具有应用于UC早期无创诊断的巨大潜力。


之后研究团队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评估该utDNA模型的诊断效能。该临床试验共纳入947例受试者,结果显示UI Seek的总体诊断敏感性为91.37%,特异性为95.09%;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均超过93%。


图2. 研究流程图


进一步分析显示,UI Seek的诊断敏感性在不同T分期的尿路上皮癌中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Ta低级别尿路上皮癌(Ta-LG)中可达到 75.81%,Ta高级别肿瘤(Ta-HG)中达到93.94%,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达到 94.47%(T1-T4)。值得注意的是,UI Seek能够同时早期检出膀胱癌(BCa)和上尿路上皮癌(UTUC),灵敏度分别为 90.9%和92.9%。此外,对于良性泌尿系统疾病(良性肿瘤、炎症等)或非UC恶性肿瘤(前列腺癌、肾癌等),研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干扰效应。在比较分析中,与尿细胞学 (P < 0.001)、NMP22 测试 (P < 0.001)和UroVysion FISH (P = 0.039) 相比,UI Seek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并且特异性与上述检测相当。


图3. 前瞻性临床试验队列中UI Seek的诊断效能优异


研究总结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基于尿液肿瘤DNA的中国人群尿路上皮癌前瞻性多中心无创诊断临床试验。该研究证实了UI Seek作为一种UC无创诊断工具,有望将来在临床实践中早期检出UC,以减轻侵入性手术(如膀胱镜、输尿管镜等)的负担;并可能通过进一步的分子指标进行风险分层,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0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尿路上皮癌亚专科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之一,是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肿瘤生存报告》显示:复肿单中心尿路上皮癌五年生存率在<45岁人群为91.5%,45岁-65岁人群为81.7%,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显示同年龄美国人群五年生存率为88.9%和81.9%,复肿数据优势更明显。从明显劣于欧美,到比肩欧美,甚至超过欧美,这与团队精准诊疗、精准手术、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等努力分不开。


复肿尿路上皮癌团队长期致力于膀胱癌、上尿路上皮癌等肿瘤的诊治与科研创新,其优越的实力吸引了大批患者就医,膀胱癌单病种年手术量超过2000台,其中膀胱癌根治术年手术量超200台。复肿是最早引入保膀胱多学科团队的中心,发挥专科医院优势,组建了顶尖的MDT团队,采取以规范手术为主,综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为每一位尿路上皮癌患者制定专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复肿牵头编撰了《中国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多学科诊治协作共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专家共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助力我国尿路上皮癌诊疗规范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复肿尿路上皮癌治疗组除了深耕外科手术,还重视综合治疗以及临床试验,致力于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全程管理。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登记的公开数据显示,叶定伟教授共牵头100余项国际国内临床研究,其中包括30多项尿路上皮癌临床试验项目,位列全国第一。除了数量多,复肿泌尿外科的项目几乎覆盖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早中晚期全程。近年来,关于尿路上皮癌的新药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新型药物已在国外率先上市,打开了几个难治阶段的治疗格局,例如BCG灌注失败后、晚期标准治疗失败后等均有新型疗法面世。但大部分新型药物还未在国内上市,药物可及性差。复肿泌尿外科的临床试验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外已上市、但国内不可及的药物靶点,为难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02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叶定伟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O)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U)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前列腺联盟(CPCC)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UCOG)主任委员

NCCN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亚洲诊治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一作者:吴俊龙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入选2023年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曾获评2022年人民好医生·泌尿肿瘤领域优秀典范专家、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上海市优秀博士生等。


长期从事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和转化医学研究,主要方向为前列腺癌、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分型、液态活检和精准治疗。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4篇,合计影响因子213,2024年3月H-Index为17,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IF:17.0),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官方杂志European Urology(IF:24.1),肿瘤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Cancer(IF:41.4)、国立癌症综合网络官方杂志Journal of NCCN(IF:12.7),国际癌症联盟官方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IF:7.4)等国际顶尖期刊。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担任Frontiers in Nephrology编委,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等期刊特约审稿人等。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