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编委之声丨复旦方案再升级,“中国智慧”引领前列腺癌复杂外科技术突破,看“复肿技法2.0”如何改写国际指南

2025-08-14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编委之声第21期 正式上线


2025年6月28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第十一届浦江前列腺癌学术会议”在上海圆满落幕。本届会议以“全球智慧·中国实践·精准突围”为主题,会聚全球泌尿肿瘤领域权威专家,聚焦“前列腺癌复杂外科手术的应对之道”。会上,会议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男生殖肿瘤多学科团队首席专家、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叶定伟教授以“前列腺癌复杂外科手术的应对之道”为题,向全球专家展示了中国团队在前列腺癌手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首次系统性阐述了“复肿技法2.0”手术体系在高龄、高危、高难前列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结合国产创新药物及多学科精准诊疗模式,该团队成功将高龄、高危、高难患者术后即刻尿控率明显提升,寡转移患者三年无进展生存率提高18%,打破欧美国家的手术禁区壁垒,达到国际领先,引发学界高度关注。本期“编委之声”聚焦叶定伟教授团队以“复肿技法2.0”为代表的前列腺癌诊疗“中国智慧”,展现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编委风采。


高龄不是前列腺癌手术禁区:“复肿方案”破解“银发困局”


由于筛查体系差异、公众认知不足、医疗资源不均以及疾病生物学特性,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发病分期偏晚,平均发病年龄72岁,比欧美高约5岁,且75岁以上群体占比达20%,这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中国患者不仅发病晚,高龄比例也更高。针对我国前列腺癌患者高危、高龄化趋势,叶定伟教授团队创新性提出“精准评估-分层干预”策略。通过机器人辅助手术结合“复肿技法2.0”,针对中国男性“深马桶型”骨盆结构(前列腺位置窄而深),团队创新“五步复肿技法”(神经血管束显微分离、膀胱颈精细保留、尿道重建加固、盆底肌群解剖复位、靶向止血防渗)成功为众多75岁以上高龄患者实现肿瘤根治与功能保护。“传统观念认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极高,但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和微创技术,我们打破了年龄限制。”叶定伟教授在会上展示了一例高龄患者的手术案例,患者术后12天即恢复控尿功能;术后3个月出现晨勃现象;术后半年可基本完成性生活,前列腺癌标记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降至0.008ng/ml。数据显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5岁以上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长期尿失禁发生率低于2%,对于性生活活跃的高龄患者,性功能恢复率令人满意。“立足高龄化、晚期化国情,通过精准手术+个体化综合治疗,实现从‘生存率追赶’到‘生活质量超越’,让中国患者不仅活得更久,更要活得有尊严!”


局部晚期和寡转移病灶:手术刀伸向“不可能区域”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曾被视作手术禁区,叶定伟团队通过三重策略破局,精准影像“导航”:国内率先采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双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将微小转移灶检出率从40%提升至78%,为手术提供“毫米级地图”。扩大清扫+新辅助治疗:对已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结合新辅助治疗,实施基于PSMA影像精准制导的扩大清扫手术。针对寡转移灶患者,团队首创“原发灶行根治性局部治疗(减瘤性手术或放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方案,证实该方案不仅安全,还能使接受原发灶治疗的寡转移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提高18%。


多发转移患者新希望:“国产新药+机器人手术”改写生存数据


针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叶定伟教授团队牵头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展现卓越疗效。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CHART)显示,自主研发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使死亡风险降低42%,影像学进展风险下降56%,跻身国际权威指南一线推荐。“国产创新药的突破让我们在国际舞台有了更多话语权。”初步数据显示患者总生存期延长23%。叶教授还透露,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目前寡转移前列腺癌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不超过10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CHAMPION研究”,探索对于PSMA PET-CT提示≤10个转移灶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最大化减瘤性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浦江前列腺癌学术会议:中国方案引领国际诊疗革新


本届浦江前列腺癌学术会议以“全球智慧·中国实践·精准突围”为主题,三大亮点彰显中国影响力。①共识升级,发布《2025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首次纳入“机器人手术上海标准”及“寡转移手术适应证”;②技术输出:叶定伟受聘全球机器人手术协会(SRS)荣誉会员,“复肿技法2.0”将结合国产手术系统向全球展示;③多学科诊疗(MDT)实战演练,云集全国400余家医疗中心,通过“精准影像阅片+复杂手术规划+精准药物治疗”实景培训,推动技术下沉。


破局背后:二十年铸就“复肿模式”


从2005年组建国内首个泌尿肿瘤MDT团队,到如今建立“早筛-手术-康复”全周期体系,“复肿模式”的核心突破在于,通过精准筛查的“社区服务站+三甲医院”联动筛查模式,使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从52%升至74.5%,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单病种专科化培养,前列腺癌团队年手术量连续7年上海第一。国产突围,牵头国内新药临床试验及国产手术机器人设备的研发,打破进口药物、新技术新设备的国外垄断。大会闭幕式上,叶定伟教授透露,团队正与国内顶尖团队合作开发前列腺癌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结合基因组学与影像组学,实现“AI预测-精准筛查-智能手术”全链条管理。“我们的目标是让前列腺癌成为可治愈的慢性病。”叶定伟教授如是说。


“编委之声”专栏介绍

为了直面目前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严峻挑战并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与秦叔逵教授、樊嘉院士、于金明院士等专家延续既往合作,共同筹办了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并于2024年4月27日在济南正式成立。在编委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报社始终坚持建设医学媒体国家队品牌,与广大专家同频共振,以专家视角引领学术报道,以报社资源助推学科发展,持续产出高质量专业内容,共同推广肿瘤领域科技研究及临床转化成果,助力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肿瘤学编委会群策群力,全面贯彻《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筹办“编委之声”专栏,邀请各位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发挥引领作用,点评肿瘤学术前沿进展,传播优秀研究成果,启示科研学者。专栏将从本期开始,固定每周邀约一位编委发布一篇点评文章,于每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B1版面刊发。


聚焦前沿热点,同思学科发展,共助健康中国,“编委之声”专栏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版面概览


C__DOCUME~1_liuqian_LOCALS~1_Temp_B1ZL01C508_00.jpg


通讯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朱煜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整理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