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何志勇 福建省肿瘤医院 撰稿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与准确的术前评估密切相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能够从代谢层面提供肿瘤的相关信息。本文将全面阐述术前 PET 在肺癌诊疗中的重要意义,涵盖肿瘤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制定以及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 PET 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改善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肺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术前对肺癌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对于制定恰当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X 线、CT 等在显示肺部解剖结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肿瘤的代谢活性及潜在转移灶的检测存在局限性。PET 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影像学的不足,为肺癌的术前评估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PET 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如氟 - 18 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肿瘤细胞由于代谢旺盛,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显著增加,因此会浓聚更多的 18F-FDG。当示踪剂进入人体后,通过 PET 扫描仪检测其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正电子与电子湮灭所释放的 γ 光子,从而生成反映组织代谢活性的图像。这种代谢成像能够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代谢水平,为肺癌的诊断和评估提供独特的信息。
孤立性肺结节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性质可能为良性(如炎性结节、结核球等),也可能为恶性(即早期肺癌)。准确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对于后续治疗决策至关重要。PET 在这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检测结节对 18F-FDG 的摄取情况,若结节呈现高代谢,提示其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而摄取不高或无摄取的结节,良性病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研究表明,对于直径≥8mm 的实性结节或部分实性结节,且内部实性成分≥6mm 的,PET 辅助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切除。
对于一些难以定性的肺部占位性病变,PET 能够提供更多的代谢信息,辅助医生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例如,在某些情况下,CT 等传统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肺部的炎性病变与肺癌,而 PET 通过观察病变部位的代谢活性差异,能够为医生提供更有力的诊断依据。炎性病变通常代谢活性较低,而肺癌组织代谢活性明显增高,表现为 PET 图像上的高摄取灶。这有助于避免因误诊而导致的不当治疗,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肺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决定性作用。准确判断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肺癌分期的关键环节之一。PET 在检测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观察淋巴结对 18F-FDG 的摄取情况,可以判断其是否为转移性淋巴结。与传统的 CT 检查相比,PET 能够更准确地发现隐匿性的淋巴结转移灶,避免因遗漏转移淋巴结而导致的分期错误。例如,一项研究纳入了 [X] 例肺癌患者,术前 PET 检查发现了 [X] 例患者存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而这些转移灶在 CT 检查中未被发现,从而使这些患者的分期得到了准确调整,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除了淋巴结转移,肺癌还容易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如脑、骨、肝、肾上腺等。PET 作为一种全身显像技术,能够在一次检查中全面观察身体各部位的代谢情况,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远处转移灶。早期发现远处转移对于肺癌的分期和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术前未能发现远处转移,而进行了手术治疗,不仅无法达到根治目的,还可能延误后续治疗时机。PET 能够显著提高远处转移灶的检出率,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例如,对于一些临床分期看似较早的肺癌患者,PET 检查可能发现其存在骨转移或脑转移,从而将分期调整为晚期,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转而采用更合适的综合治疗手段。
根据 PET 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肺癌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治疗。如果 PET 检查发现肿瘤已经发生广泛转移,手术无法达到根治目的,则应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相反,如果 PET 检查显示肿瘤局限,无远处转移,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则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例如,对于一位肺癌患者,术前 PET 检查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且肿瘤位于肺外周,可切除性较高,医生会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而若 PET 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广泛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手术治疗可能就不再是首选方案。
PET 检查还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通过清晰显示肿瘤的边界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医生可以在手术中更精准地切除肿瘤组织,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例如,对于一些靠近肺门或纵隔的肿瘤,PET 检查能够明确肿瘤与周围大血管、支气管等重要结构的关系,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避免手术中损伤重要结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部分肺癌患者,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生存率。PET 检查在新辅助治疗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 PET 检查评估肿瘤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若肿瘤代谢活性明显降低,提示治疗有效,可以继续进行新辅助治疗后再行手术;若肿瘤代谢活性无明显变化或升高,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例如,一位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进行 PET 检查,化疗后再次进行 PET 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结果发现肿瘤对 18F-FDG 的摄取明显降低,说明化疗有效,可按计划继续后续治疗;反之,若化疗后 PET 检查显示肿瘤代谢活性未改变甚至升高,医生可能会考虑更换化疗方案或采用其他治疗手段。
肺癌患者术后复发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 PET 检查结果可以作为预测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指标之一。研究发现,PET 检查中肿瘤的代谢活性越高,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对越高。例如,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较高的患者,其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 SUVmax 较低的患者。因此,通过术前 PET 检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分层,为术后的随访和辅助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可以加强术后随访频率,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并给予更积极的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基于术前 PET 检查对患者预后的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随访策略。对于预后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而对于预后较差、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则需要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例如,对于一位术前 PET 检查提示肿瘤代谢活性较低、分期较早的肺癌患者,术后随访可以相对宽松,每半年进行一次胸部 CT 等检查;而对于一位术前 PET 检查显示肿瘤代谢活性高、分期较晚且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每 3 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包括 PET-CT 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尽管 PET 在肺癌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假阳性结果常见于一些炎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等,这些病变由于代谢活跃,也可能在 PET 图像上表现为高摄取灶,从而被误诊为肺癌。假阴性结果则可能出现在一些特殊类型的肺癌,如部分肺泡细胞癌,其代谢活性较低,对 18F-FDG 摄取不高,容易被 PET 漏诊。此外,一些直径较小的转移灶,由于其摄取的 18F-FDG 量有限,也可能在 PET 检查中无法被准确检测到。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对 PET 检查结果进行客观分析,避免因误诊而导致不当治疗。
PET 检查的费用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无法承担 PET 检查的费用。此外,PET 检查通常需要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虽然这种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可能不适合进行 PET 检查。因此,在选择 PET 检查时,医生需要充分权衡其利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该技术。
术前 PET 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手术方案制定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供肿瘤的代谢信息,PET 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发现潜在的转移灶,为肺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然而,PET 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以及费用较高等。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充分认识到 PET 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 PET 检查,同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病情,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 PET 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精准,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殷志敏.术前PET/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中的意义[D].扬州大学,2020.DOI:10.27441/d.cnki.gyzdu.2020.001582.
[2]王铮,胡述提,张洁,等.PET-CT在肺癌术前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3):11-14.
[3]于丽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N分期中PET/CT多模态复合信息特征研究.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03-19.
[4]韩志铁,苏少波,雪亮,等.11C-Met PET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胶质瘤术前评价和术中导航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04):324-3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