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常吃安眠药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2020-08-0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阿尔茨海默病

一份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指出,服用安眠药的老人与很少或从未服用安眠药的同龄人相比,在15年内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可能性高出40%以上

该研究对3068名70-79岁无痴呆症老人进行调查,参与者报告了他们使用安眠药的情况,随访时间持续了15年左右。在所有参与者中,共有147人(4.8%)报告“有时”使用安眠药(每月2-4次),172人(5.6%)报告“经常”(每月5-15次)或“总是”(每月16-30次)使用安眠药。研究显示,女性使用安眠药比男性更频繁,她们多伴有冠心病或抑郁症病史。

生活中,由于上了年纪睡眠变差、躯体疾病带来痛苦、退休后精神上不适应等因素,不少老人常年依赖安眠药。然而,由于老人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安眠药特别敏感,服用不当容易导致精神紊乱,长期服用甚至可能产生抑郁症状。此外,不当服用安眠药还易让老人头昏眼花、身体平衡感变差、容易跌倒及丧失知觉等。

虽有诸多副作用,但我们不建议老人突然停药、换药,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一些调整,一般需注意以下方面

明确病因,不盲目吃安眠药 老人睡眠障碍的原因较多,既有社会因素,也有自身疾病因素,不是所有失眠都适用安眠药。例如,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失眠时最好先测测血压,遵医嘱服降压药。如果盲目吃安眠药,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克服焦虑,放松心情 有的老人失眠症状为睡眠不深、夜间易醒,可能是存在心理压力,有焦虑情绪。如果生活中的确有烦心事影响,建议老人先调整心态,白天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或发展爱好,转移焦虑情绪,放松心态。

入睡困难,选短效安眠药 其能帮助老人快速入睡,但不会发生长睡不醒或醒后疲乏等症状。需提醒的是,加大短效安眠药的药量不会使催眠效果增强,因此老人切不可随意增加药量。

容易早醒,选长效安眠药 如果症状为早醒或醒后无法入睡,老人可选择服用一些长效安眠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深度睡眠。但此类药物会破坏老人兴奋抑制平衡,可能引起过度兴奋和激动的症状,所以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咨询医生,适度减量 老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肾脏排泄也较慢,不当服药可能在体内造成蓄积,产生毒性。例如常见的安眠药地西泮,在20岁年轻人体内的半衰期为20小时,80岁的老人约为90小时,毒性反应率也相应从1.9%升至7.1%-39%。建议老人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减量。

活动要慢,安全第一 由于服用安眠药可能造成白天嗜睡、乏力、头疼、运动失调等症状,建议老人平时活动要慢一点,比如下床时不能急,谨防跌倒。

来源: 甘肃日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