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研究展播|中国IBD患者疾病特征与管理策略的地域差异:CHASE-IBD数据库的全国多中心研究

2024-04-1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管理中的地理异质性:中国炎症性肠病数据库(CHASE-IBD)的初步结果

发表期刊:胃肠病治疗进展[Therap Adv Gastroenterol,IF(2022):4.2]

通讯作者:吴开春

第一作者:万健

主要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推荐理由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IBD学组利用全国IBD专病数据库(CHASE-IBD)通过横断面研究全面描述和比较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IBD患者的特征,其提供的全面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为中国的IBD患者制定更贴合区域特征的最佳医疗保健策略。



研究解读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地位在东西部间亦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伴随着中国IBD发病率的迅速攀升,我们急需深入了解这一复杂疾病在不同地区的特性与应对方式。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吴开春教授团队利用全国IBD专病数据库(CHASE-IBD)牵头开展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旨在描绘出中国东部与西部IBD患者在疾病表现与治疗手段上的地理异质性。结果提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炎症性肠病在疾病特征和管理方面存在地理异质性。研究论文2023年12月14日发表于Therap Adv Gastroenterol杂志。


通过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的深入调研,研究团队纳入了截至2023年1月18日前,年龄≥18岁的8305例IBD患者数据。经过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挖掘了影响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因素。


结果显示,在IBD的两大主要类型——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中,中国西部UC与CD的比例分别为4.13和0.33,而东部则呈现相似的比例。UC与CD患者的平均确诊年龄分别为40.69岁和28.58岁,且男性患者在两种疾病中均占多数。尽管UC的疾病部位分布在两地间相似,但西部的L2型病变比例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东部。在治疗策略上,西部患者更常使用5-氨基水杨酸和激素治疗,而东部则更多地采用了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东部UC患者的手术风险显著高于西部,而西部CD患者的手术风险则更高。


这些宝贵的数据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IBD的地理异质性,更为制定针对性的地区性治疗策略,提高患者长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专家点评


吴开春教授: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学的发展,IBD的发病率在中国迅速上升,据估计到2050年,中国IBD患者将达到150万;另一方面,中国不同区域在社会经济地位、医疗获取、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地理差异,IBD表型的分布和不同地理位置IBD患者的临床特征亦各不相同。既往描述中国IBD特征的研究仅限于单中心或小样本研究,缺乏大样本头对头比较中国不同地区IBD临床特征的研究,了解中国不同地区IBD的分布情况和临床特征,对于改善中国IBD患者的管理和疾病结局至关重要。


本研究是中华消化学会IBD学组组织的一项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基于学组的大型IBD数据库(CHASE-IBD)资料综合分析而成,是目前分析中国不同区域IBD特征的最大型多中心研究,内容涵盖不同区域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和手术率。该研究结果对了解IBD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临床特征及诊疗模式很有帮助,特别是对了解东西部差异很有价值,并对政策制定者按地理位置规划策略,并最终改善IBD患者的长期结局至关重要。期待在此基础上有中国IBD疾病进展规律的动态研究报告。



作者介绍


图片2.png
通讯作者

吴开春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副院长,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世界消化病学会司库,亚太消化病学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消化分会副会长,全军消化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主持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长期从事IBD相关临床研究,在Lancet,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Gu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Journal of Hepatology 等期刊发表400余篇文章,H-INDEX = 75。


图片1.png
第一作者

万健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导师吴开春教授。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团队介绍


CHASE-IBD数据建立的目标是有效、系统地整理和管理IBD患者的大量数据,提高IBD患者长期随访和治疗反应监测管理的有效性,为IB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数据支持。CHASE-IBD于2018年3月成立,之后在2019年3月该数据库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批准并逐步在全国医院推广使用。CHASE-IBD数据库拥有标准化电子病例报告表,其数据在患者每次随访数据录入时进行实时数据更新,该数据库同时具备逻辑判断纠错功能,能有效管理大量数据。目前有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70余家医院参与CHASE-IBD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目前纳入超过10000余例IBD患者,并且纳入患者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CHASE-IBD研究团队致力于为中国IBD流行病学、IBD患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IBD疾病转归以及基础研究等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