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同济伴学计划②】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分层

2024-03-2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部位的出血,每年发病率为(100~180)/10万,病死率为2%~15%;根据病因可分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见。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部位的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与上消化道出血相比,下消化道出血的病程更缓慢,发病率、病死率更低,每年发病率为(33~87)/10万,病死率为3.4%~8.8%。

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治疗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情况下,无须治疗或只需要药物治疗就可以解决,而其他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内镜检查、介入治疗甚至外科手术等干预措施,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尽早明确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分层,将并发症多、预后差、需要住院治疗的高风险人群与只需门诊处理的低风险人群区分开来,不仅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同时也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一些评分模型来预测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结局,包括出血严重程度、再出血风险、临床干预治疗及死亡风险等。本次学习主要向大家介绍消化道出血危险分层的评分系统


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分层

作者:刘静梅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部位的出血,每年发病率为(100~180)/10万,病死率为2%~15%;根据病因可分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见。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部位的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与上消化道出血相比,下消化道出血的病程更缓慢,发病率、病死率更低,每年发病率为(33~87)/10万,病死率为3.4%~8.8%。

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治疗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情况下,无须治疗或只需要药物治疗就可以解决,而其他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内镜检查、介入治疗甚至外科手术等干预措施,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尽早明确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分层,将并发症多、预后差、需要住院治疗的高风险人群与只需门诊处理的低风险人群区分开来,不仅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同时也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一些评分模型来预测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结局,包括出血严重程度、再出血风险、临床干预治疗及死亡风险等。本次学习主要向大家介绍消化道出血危险分层的评分系统。


一、消化道出血统一适用的评分系统


ABC评分:ABC评分缩写代表年龄(Age)、血检查结果(尿素氮、白蛋白、肌酐)(Blood test)以及合并症 (精神状态改变、肝硬化、肿瘤播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Co-morbidities),总分0~21分。≤3分为低风险人群、4~7分为中风险人群、≥8分为高风险人群。ABC评分可预测消化道出血的死亡风险,有助于尽早甄别30日死亡率高的高风险人群。


表1  ABC评分表

image.png


二、上消化道出血适用的评分系统


目前常用的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分层的评分系统包括Rockall评分(RS)、Glasgow-Blatchford评分(GBS)及AIMS65评分等。


1、Rockall评分


Rockall评分(RS)包括3项临床指标和2项内镜指标;临床指标是年龄、休克及合并症,内镜指标是出血的病因、有无活动性出血,总分0~11分。0~2分为低风险人群,3~4分为中风险人群,≥5分为高风险人群。Rockall评分可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再出血和死亡风险;随着 Rockall 评分增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升高。

临床Rockall 评分(pRS)仅包含年龄、休克及合并症等3项临床指标,总分 0~7分;≥4分为高风险人群,其死亡风险较高。


表2  Rockall评分表

image.png


2、Glasgow-Blatchford评分


Glasgow-Blatchford评分(GBS)包含心率、血红蛋白、血尿素氮水平、收缩压、黑便、晕厥、肝病及心力衰竭等8项指标,总分0~23分。GBS≤1分为低风险人群,一般无需临床干预,门诊随访;GBS≥7分为高危风险人群,需要内镜干预。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主要用于识别无需临床干预或仅需门诊内镜检查的低风险人群。


表3  Glasgow-Blatchford评分表

image.png


3、AIMS65评分


AIMS65评分系统包含年龄、白蛋白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收缩压及精神状态等5项指标,总分0~5分;AIMS65评分越高,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干预需求及不良预后风险有所增加。AIMS65评分可评估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住院时间和费用。与上述评分系统相比,AIMS65评分相对简洁,但在识别低风险人群中并无优势。


表4  AIMS65评分表

image.png


综上所述,Rockall、Glasgow-Blatchford及AIMS65三种评分系统均可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需求、临床干预需求、再出血及死亡风险的评估提供一定参考。然而,不同评分系统适用于不同的终点事件,Rockall评分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风险,Glasgow-Blatchford评分在识别低风险人群中具有绝对优势,AIMS65评分则在预测住院时间、死亡率方面效果更优。


三、下消化道出血适用的评分系统


与上消化道出血相比,下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评分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常用的下消化道出血危险分层的评分系统包括STRATE评分、NOBLADS评分及Oakland评分等。


1、STRATE评分


STRATE评分包括心率、收缩压、晕厥、无腹部压痛、4h内持续出血、使用阿司匹林、Charlson comorbidity指数等7项指标,每项指标1分,总分0~7分;0分为低风险人群,1~3分为中风险人群,>3分为高风险人群。STRATE评分主要用于评估下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再出血风险。


表5  STRATE评分表

image.png


2、NOBLADS评分


NOBLADS评分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无腹泻、无腹部压痛、血压、使用非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白蛋白水平、Charlson comorbidity指数、晕厥史等8项指标,每项指标1分,总分0~8 分;<2分为低风险人群,≥2分为高风险人群。NOBLADS评分主要用于评估下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输血需求及临床干预需求。


表6  NOBLADS评分表

image.png


3、Oakland评分


Oakland评分包含年龄、性别、心率、收缩压、血红蛋白、直肠指诊结果及既往下消化道出血史等7项指标,总分0~35分。Oakland评分≤8提示低危风险人群,只需门诊随访;Oakland评分>8分提示高风险人群,需要住院干预,且分数越高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越大。Oakland评分系统主要用于识别仅需门诊内镜检查治疗的低风险人群。


表7  Oakland评分表

image.png

综上所述,STRATE、NOBLADS及Oakland三种评分系统均可评估下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输血需求、再出血及死亡风险。然而,不同评分系统适用于不同的终点事件,STRATE评分预测下消化道出血的再出血风险及临床干预方面效果最好,NOBLADS评分预测下消化道出血的死亡风险具有一定优势,Oakland评分则是识别低风险人群的最佳选择。


四、小结


目前,尚无单一的评分系统能理想预测消化道出血的所有不良结局,每个评分系统各有千秋。因此,临床医生需准确了解各个评分系统的价值及适用人群,利用现有的各种评分系统,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简介


image.png

刘静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熟练掌握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原创内容,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