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急性心梗救治有进步,但死亡率仍存地区间差异!China-PEACE 研究最新分析

2020-10-28作者:壹声资讯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发展各异,急性心梗的治疗过程和结局有类似的差异吗?

研究随机选取了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全国153家医院的27046例急性心梗住院病例,发现2001-2006年和2011-2015年两个时间段相比,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医院住院死亡均有所下降。

其中,西部地区下降了22%(OR=0.78),中部地区下降了28%(OR=0.72),东部地区下降了19%(OR=0.81)。

但研究发现,医疗服务和住院结局方面仍存明显差异,住院死亡的风险在最高的地区比最低的地区高出46%(OR=1.46)。5天死亡风险在最高的地区比最低的地区高出52%(OR=1.52)。

而且,死亡风险的地域差异并不随时间而改变。

作者表示,这表明需要在不同地域要因地制宜的研究和投入。


微信图片_20201027102408.png


图1 各地区住院死亡、5天死亡率以及住院天数


研究发现,2001-2006年和2011-2015年两个时期,西部地区再灌注率从53.0%降低到48.6%,而东部地区从55.3%增加到56.3%。

研究中,患者在治疗表现最差的地区,比在表现最好的地区得到所需治疗的可能性低17%(二者相比,OR=0.83)。两个表现较好地区之间的差别随时间而缩小。


微信图片_20201027102410.png

图2 各地区不同治疗的应用率


2001-2006年,西部地区医院住院死亡率12.7%,中部地区医院9.8%,东部地区医院11.4%,差别不大。2011-2015年则存在差异(西部11.1%、中部8.5%和东部9.6%;P<0.001)。5天死亡率也有相似的结果。

在参与的153医院中,45家在中国西部地区,48家在中部地区,60家在东部地区。其中40.0%的西部地区医院,37.5%的中部地区医院和68.3%的东部地区医院有导管室。

分析的治疗手段包括再灌注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入院后24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入院后24小时内服用氯吡格雷、入院后24小时内服用β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住院期间服用他汀类药物。

该研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周颖玲教授团队联同国家心血管中心的李希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研究的终点包括住院死亡率和5天死亡率。


来源:Qi Zhong, et al.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rocess and Outcomes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5. JAMA Netw Open. 2020 Oct 1;3(10):e2021182

转自: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