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个7岁的孩子,
罕见病缠身,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一名39岁的男青年,
已是肝硬化晚期,唯有移植才能续命。
煎熬、焦急、日夜盼望“奇迹”……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的他们素不相识,
却有着同样的心情。
这天,天降好消息,
一个珍贵的救命肝脏,找到了!
但医生面临一个难题——
给谁?
7岁小女孩佳佳
体内长胆固醇瘤 若堵塞血管会要命
7岁的佳佳秀气可爱,却被一种极少见的基因缺陷疾病——胆固醇代谢障碍缠上了。胆固醇代谢不掉,在她体内不断沉积。一抬手,胳膊肘处就能看到一片疙疙瘩瘩的胆固醇瘤。这就是胆固醇在皮肤沉积的结果,更可怕的是,它们也会在体内沉积,也会随着血液到处跑。一旦堵住重要血管,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佳佳和大她2岁的哥哥从小就容易这里疼那里疼,皮肤泛黄,有斑块。他们的妈妈这些年带着孩子们四处求医,一直没找到病因。直到去年在外地求治时,哥哥的病因才被找到。进一步检查发现,佳佳也同样患有遗传性胆固醇代谢障碍。去年,哥哥接受了肝移植手术,移植后恢复良好,毛病都消失了。因此,妈妈又带着佳佳四处求医,努力寻找合适的肝源,想为她也做移植手术。
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院长叶啟发教授为佳佳检查▲
39岁陈先生
肝硬化晚期 急需肝移植
在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的病区里,一同在焦灼等待移植的还有39岁的陈先生。患乙肝多年,他已是肝硬化晚期,急需移植救命。
同在医院里的还有27岁的余女士。因为患有Ⅰ型糖尿病,她多年来一直使用胰岛素维持生命,如今糖尿病引发肾衰竭,她亟需肾移植。
两位患者,一个救命肝,怎么办?
医生决定——
劈肝!
劈离式肝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 一次捐献救三命
7月18日,一名大爱志愿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捐献出自己的器官。通过一系列配型和专业分析,医生们决定采用劈离式肝移植。
一肝两用,为佳佳和陈先生完成肝移植;采用胰肾联合移植,拯救余女士的生命。
这一名捐献者,将原本素不相识的佳佳、陈先生和余女士联系在了一起,为他们重获新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院长叶啟发教授介绍,劈离式肝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并不多见,既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捐受双方能够配型成功,也需要医生团队有充分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劈离式肝移植,把一个肝脏分给两个人,从分配比例到分离操作、移植后吻合都要准确无误,方能成功。
由于器官移植的特殊性,医生们能拥有的时间并不充裕,一切都要在有条不紊的前提下精细、快速地完成。
肝胆疾病研究院叶少军副主任介绍,为了这两场手术,医生们进行了细致准备,以保证移植过程环环相扣。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肝移植。
有多难?
肝脏的分配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需求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考虑。捐献者的肝脏,20%移植给佳佳,80%移植到陈先生体内。由于肝脏移植涉及门静脉、肝静脉、腔静脉、肝动脉等重要血管的分枝,部分血管细如发丝,医生们需要在显微镜下,使用超声刀操作,将血管一一对应吻合,这个过程稍有差池,就可能会导致血栓,操作医生必须具有极强的耐心、极高的技艺,才能万无一失。
18日当天,经过周密的准备,这三场移植手术全部成功。
术后,佳佳、陈先生和余女士都康复得非常好。最为关键的是,移植成功后,他们都能够彻底摆脱疾病。
“移植到佳佳体内的肝脏虽然只有左外叶,但是能够调节她的胆固醇代谢。之前沉积在她体内的胆固醇,将被慢慢地代谢掉,皮肤上的胆固醇瘤也会脱落。”叶啟发教授表示,随着年龄增长,佳佳体内的新肝脏也会跟着一起长大,让她过上正常的生活。
移植到陈先生体内的健康肝脏,也会继续生长。
余女士移植了胰腺与肾脏之后,健康的胰腺能让她彻底告别糖尿病,再也不用担心由此引发的肾脏损伤。
7月28日,经过10天康复,他们三个人都达到了出院标准。
医护为三人庆祝“重生”
肝胆疾病研究院的医护人员专门去买来了漂亮的蛋糕,为他们过了一个特殊的集体生日,庆祝他们“重生”。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叶啟发教授带头唱起了生日歌。望着围绕在身边的十余位医护人员,听着他们祝福的歌声,跟着节奏一起拍着手掌,佳佳、陈先生和余女士的脸上透着激动。
现场,笑容最舒展的,当属佳佳的妈妈。她说,自己存在基因缺陷并没有发病,不料遗传给了两个孩子,对一名母亲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现实。这几年带着孩子们四处求医求治,一度让她心力交瘁,如今两个孩子都完成了移植手术,重新获得了健康生活,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卸下了。
“目前等待移植的人还有很多。”叶啟发教授感慨地说,每一名捐献者的大爱都应被尊重与感恩。
在自己的生命不可挽救时,
他们心怀大爱,
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
点亮更多人、更多家庭的希望。
他们来过,他们不曾离开。
向“生命的接力”致敬,
也愿患者一生平安。
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