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上图进入专题
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 张鑫 张庆刚
全身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导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发病机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新的炎症标志物。它们在评估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伴HFpEF患者预后方面的综合作用尚不明确。近日,发表在JAHA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旨在评估NLR、PLR在ADHF合并HFpEF患者中作为预后预测因子的有效性。
经纳排标准后,该研究共纳入1026例在PURSUIT‐HFpEF研究中登记的患者,在平均429天的随访时间中,死亡的有195例,其中心源性死亡的有85例,这些患者的NLR、PLR值均高于非心源性死亡患者[5.6(3.5~7.9) vs 3.8(2.5~6.1), P<0.0001;200(135~301)vs 162(108~244),P=0.0016)。根据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中预测心脏死亡的NLR和PL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3组: (1)低NLR(≤4.5)和PLR(≤193) (n=492);(2)高NLR或PLR(n=242);(3)高NLR和PLR(n=292)。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NLR和PLR值与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独立相关,这两个值的组合是最强的预测因子(风险比为2.66,95%CI 1.51%~4.70%, P=0.0008)(表1)。三组的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率有着明显的差异(图1)。高NLR和PLR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预测特异性和准确性,但是在敏感性方面确显著低于仅高NLR组(表2)。
表1 入院时不同NLR和PLR值的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COX风险分析
图1 K-M生存曲线
表2 入院时NLR和PLR值预测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论: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HFpEF患者中,较高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出院后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独立相关。NLR和PLR的联合应用可用于预测急性HFpEF患者出院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
来源:心在浙里
冠心病典型的症状是“心绞痛”,或有4种表现形式,需要提高警惕!
胸闷、胸痛、咳嗽、头痛,该怎么办?长新冠评估和管理指南来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