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面对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相继推出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药品集采、DRG/DIP等一系列医改措施。
随着医保支付改革的深入推进,DRG/DIP已成为公立医院落实“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医改目标的重点工作。
那么,怎样做才能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呢?林敏主任为我们带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的实践经验。
林敏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保办主任
浙江省医学会医保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青委会副总干事
中国保障协会医保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浙江省医院协会理事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委员会委员
浙江卫生经济学会医疗价格委员会委员
林主任认为“要落实好政策,首先要吃透政策要义,明确改革目标,才能找到合适的办法。”
推进DRG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能,通过支付方式的改革促使医院进行内部优化,注重成本控制和医疗服务技术价值体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从而促进医院整体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的政策,浙大二院迅速响应,在医院发展战略层面提出了“效率医疗”的改革理念,为全院落实DRG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引。“效率医疗”是以质量和安全为前提,在高效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情况下,以最短时间、最佳质量、相对节约的费用,达到最优疗效,服务更多患者。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效率医疗”为浙大二院落实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医院在医疗服务效率、服务能力、质量安全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平均住院日只有4.76天,病床周转率显著提高;手术总量、三/四类手术占比、病例组合系数(CMI)均全国领先;各项DRG考核指标在全市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医保结算已连续两年在省内排名第一;连续四年位居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前十。
在“效率医疗”的引导下,医院在运营管理、医疗服务、财务运行等多方面都良性运转。
林主任认为作为医保政策的执行部门,医保办在推动DRG在院内落地过程中积极参与,承担起引导、统筹、协调、促进等职能。
DRG支付改革启动后,医院迅速成立DRG管理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院长、书记总负责,并担任主任委员,分管副院长、医务部主任、医保办主任、财务部主任担任副组长,为DRG的落实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落实执行方面,医保办牵头建立医保MDT管理机制,实现医保办与其他科室的通力协作,其中临床科室作为落实DRG的主力军,在医保办的管理与协助下,各科室都确定了医保联络员,专项负责医保管理和推进工作。医保联络员作为医保办与临床医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及时将问题、建议、规则等进行反馈与传达,为科室熟悉改革政策规则,落实科室内部管理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为了帮助制度的落实,医保办会主动深入临床科室开展DRG专题培训,第一时间将国家和医院对DRG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宣讲与培训。在培训过后,医保办也会针对临床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持续督导,协助临床科室进一步做好DRG管理工作。
医保办开展DRG专题培训
作为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获得者,浙大二院将医疗质量与安全视为根基。
林敏主任出席DRG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与医院精细化管理研究
项目现场观摩会
DRG的实施对成本控制起到了良好的管控作用,但只注重控费会为医疗质量埋下隐患,为此,浙大二院基于DRG开展了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的管理工具,为医院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可落地的抓手,让DRG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费用的合理管控,为DRG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由于临床路径存在着病种单一、覆盖面小的不足,DRG的实施亦能反过来为临床路径制定提供一定的权威标准,也为临床路径的推广提供了动力。
通过DRG与临床路径的结合,浙大二院既有效控制了医疗成本又保障了医疗质量,在DRG和临床路径的“双循环”中医疗质量与运行效率持续优化,医院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从DRG到临床路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方式都在变化,无论是医疗成本核算,还是疾病分类编码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医院信息化建设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面对新的变化,浙大二院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DRG和临床路径的“双循环”。
改革初期浙大二院就引进了院端DRG管理系统,院端DRG系统与医保局端DRG系统相互关联,通过系统的链接医院建立起精细化管理和监控体系。随着DRG付费改革的推进,医保规则在不断变化,每月医保数据上传后,医保局端对数据会及时做出反馈,随后医院会同步获得最新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变化及时调整改进,如此反复,使得DRG在动态变化中不断优化,有效提升了DRG的改进效率,也为医院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浙大二院采用多院区发展模式,目前拥有5个院区,仅住院患者就多达26万人次。分散的院区,再加上庞大的患者服务量,这都为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临床医生亦能尽快掌握DRG支付改革后病例书写规则,减少漏填次诊断及并发症等情况,为行政管理和临床诊疗都带来极大的便利。
浙大二院DRG评审工作现场
信息化建设使得医院的工作更加便捷、高效的同时也为患者减负。浙江二院积极响应浙江省医改要求,实行检查检验结果共享,通过云端数据,医生可以直接下载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这样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又避免重复检查,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又提升了诊疗效率,从侧面体现了医疗服务技术价值,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能。
林主任谈道:“虽然DRG要控制成本,但医院仍鼓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需求开展创新技术。”
浙大二院建有国内最大规模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科研链及专病研究所;率先探索形成“医-学-政-企”多方高效合作“创新中心”机制;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国家基金项目中标数连续12年蝉联浙江省医院榜首,2022年中标数全国排名第二。
在诸多荣誉与成就的背后,反映出浙大二院对创新的重视与支持。即使创新技术的开展可能会带来经济上巨大的亏损,但浙大二院任将“创新引领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根基”作为不变的准则。
浙大二院大力支持创新技术、创新疗法、创新药械的发展与应用,并始终围绕重大临床难题,探索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创新。
在创新技术开展方面,浙大二院2022年开展了200多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安装手术,该起搏器比普通起搏器贵大约10万元;在创新学科方面,在吴志英教授的带领下,浙大二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中心在进行诺西那生钠治疗方面就有数百万元的亏损。从DRG的角度这些都是亏损的项目,但为了推动新技术、新学科的发展,医院依然“亏本支持”。为了创新技术得以持续开展,惠及更多患者,医院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在做好治疗救助的同时也用数据说话,与医保局积极沟通,为新技术的推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推行DRG的初心是为了通过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规范医疗行为,使得医疗回归本质,促使整个医疗行业良性发展,让百姓病有所医。在改革的路上,浙大二院主动出击,积极优化医院管理和经济运行,在注重效率提升的同时坚持质量的把控,以创新为引擎提升医疗服务技术价值,向内涵式发展不断迈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