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呼百应,医路同行丨肺癌全程管理能力提升项目扬帆起航,全国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03-19作者:医学论坛报Minn资讯

前言



2024年3月16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福建省泉州市,见证了“一呼百应”肺癌全程管理能力提升项目全国启动会的盛大启幕,标志着肺癌全程管理领域踏上新的征程。本次大会汇聚了肺癌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肺癌全程管理、治疗策略、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重症肺癌等热点学术话题。与会者通过深入交流和探讨,旨在推动肺癌诊疗驶向更广阔的领域。会议期间,本报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接受采访,现总结访谈内容及会议精髓,期待这些宝贵的学术成果和洞见能为肺癌诊疗领域带来新的启示和进步。





韩宝惠教授专访

高屋建瓴,指点迷津
video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大的健康威胁,其诊断、治疗和全程管理需要MDT团队的紧密协作,方能提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安罗替尼等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物,在肺癌全程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这些药物的应用从后线治疗向前线治疗转变,从单一疗法向联合疗法发展,不断拓展适应症范围,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


    此外,随着精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持续进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精确。精确诊断是实施精准治疗的前提,它为具有不同免疫分型和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则提升了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的筛选效率,预计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一呼百应”项目为肺癌领域的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使专科医生能够持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进而优化诊疗策略。该项目还致力于将先进的治疗方法和优秀的诊疗经验推广至基层医院,进一步提升我国肺癌的整体诊疗水平。期望“一呼百应”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会议精粹

群英荟萃,共筑华章


PART.1

致辞及启动仪式


大会伊始,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柯明耀教授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致辞。


韩宝惠教授指出,在2024年3月15日公布的中国2022年最新恶性肿瘤数据中,肺癌仍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在肺癌的全程管理中,呼吸科扮演着核心角色,是肺癌多学科诊疗(MDT)的主力军,承担着肺癌筛查、诊断、分期和治疗的重要任务。精准医学的发展带来了靶向药物的进步,也显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国产药物派安普利单抗,其30个月的总生存率(OS)达到了51.6%,为我国肺癌患者带来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最后,韩教授激励呼吸科的同仁们在肺癌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就,向全球展现中国医学的强大实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柯明耀教授详细阐述了“一呼百应”项目的核心观念:呼吸科在大多数肺癌患者的首诊和治疗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其在影像学、病理学和介入诊断治疗技术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在肺癌的全程管理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晚期肺癌的全程管理应以呼吸内科为主导,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实施。柯教授强调,全程管理策略应同等重视晚期肺癌患者和早期肺癌患者。未来,肺癌的管理应更加注重早期诊断、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治疗时机和效果。本次会议内容“百花齐放”,涵盖了肺癌介入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重症管理等前沿学术议题,相信将为与会者提供肺癌诊疗和管理的新视角和深刻见解。


中国医学论坛报王国平女士致辞表示,“一呼百应”项目全国启动会的举办标志着项目正式拉开帷幕,期望该项目能够成为肺癌全程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探讨空间。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肿瘤创新产品市场中心芮晓先生,作为“一呼百应”项目的公益支持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他在会上郑重表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高品质的研发和创新,为推动中国肿瘤学科的持续进步而不懈努力。



随后,会议的启动仪式环节中,众多专家和参会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标志着“一呼百应”项目的正式启动。随着按钮的按下,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与会者们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不仅代表着肺癌全程管理领域的新征程,也象征着我国在肺癌防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PART.2

一呼·领肺凡


首个学术环节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国俊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一平教授及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智教授主持下进行,与会专家围绕肺癌全程管理以及肺鳞癌治疗等议题展开了专题汇报和深入讨论。


宋勇教授
安罗替尼在肺癌全程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宋勇教授指出,在精准治疗时代,晚期肺癌的系统治疗方案日益丰富,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发挥着关键作用。安罗替尼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开展了多项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研究数据的发布,安罗替尼的应用线数不断提前,从三线治疗推进到二线、一线治疗,不断改写肺癌患者的生存数据。


NSCLC领域中,2024年版《驱动基因阴性NSCLC二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将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的方案作为非免疫治疗经治患者和免疫联合化疗经治患者的二线治疗2A级推荐。在SCLC领域,安罗替尼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公布的Ⅲ期ETER-701研究表明,与EC方案相比,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和化疗治疗广泛期SCLC(ES-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mOS)达到了19.3个月,相比一线化疗,生存时间延长了7.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39%


这些进展表明,安罗替尼作为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其在肺癌全程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拓展,从前线到后线均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获益,降低疾病进展风险,为中国肺癌诊疗的进步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泉州市第一医院庄锡彬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红梅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雁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赵欣教授共同参与“大咖点睛”环节。庄教授强调安罗替尼联合EGFR-TKI可发挥协同作用,逆转EGFR-TKI获得性耐药途径,从而延长EGFR突变缓慢进展人群的生存获益。王红梅教授谈到对于合并肺纤维化的重症肺癌,安罗替尼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使得安罗替尼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于雁教授认为临床研究的更新和专家共识推荐,为安罗替尼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了支撑。赵欣教授期待后续的ETER-701临床Ⅲ期数据公布能够为临床诊疗带来更具指导性的参考。


董宇超教授
鳞危不惧——肺鳞癌一线治疗新高度


上海长海医院董宇超教授认为肺鳞癌独特的组织学和分子学特征,使得其化疗效果受限,且具有较少的潜在驱动基因靶点,使得其靶向治疗效果不佳。此外,肺鳞癌患者的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细胞比例较低,使得免疫治疗更具挑战。随着对肺鳞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联合治疗方案陆续出现。


2023年,基于AK105-302研究的积极结果,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PD-1单抗派安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的适应症获得批准。与单纯化疗相比,派安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的30个月OS率高达51.6%,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了45%。派安普利单抗的安全性也表现良好,其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且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派安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还获得了2023年CSCO指南的推荐,成为肺鳞癌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之一。期待未来长期随访数据的公布,以进一步改善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从而全面满足肺癌患者的生存需求。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淦鑫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吕镗烽教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廖秀清教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谭薇教授就肺鳞癌一线治疗策略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淦鑫教授指出由于派安普利单抗的结构优势,使得其能够兼顾疗效与安全性,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吕镗烽教授则提出应提高客观缓解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肺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廖秀清教授强调了重症肺癌治疗在未来研究中的重要性。谭薇教授建议将派安普利单抗作为联合治疗的一个潜在选择进行考虑。


PART.3

百应·遇新声


大会的第二阶段,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蓓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钟华教授共同主持。与会的呼吸科专家们齐聚一堂,就肺癌的介入治疗以及重症肺癌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严谨的学术讨论。


柯明耀教授
浅谈肺癌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肺癌的各个阶段,旨在根治或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及增强全身治疗的疗效。介入治疗的适用范围广泛,但为了实现最佳效果,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单一或多种介入技术。


介入治疗的目的可分为治愈性和姑息性。治愈性介入治疗主要针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尤其是IA期结节型肺癌。对于可通过外科手术或放疗根治的病例,应谨慎考虑根治性介入治疗。对于分期不明确的病例,不建议采用根治性介入治疗。姑息性介入治疗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患者,旨在减轻肿瘤负担、减缓局部生长速度,为放化疗创造条件,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未来,肺癌介入治疗的重点应集中在早期肺癌的根治性介入治疗、晚期肺癌介入与全身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晚期肺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保的普及,晚期肺癌的姑息性介入治疗将更加广泛。介入治疗在临床指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有望在未来的肺癌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高志强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苏文忠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佟万成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滕家俊教授出席讨论环节:高志强教授表达了对未来介入治疗进一步规范化的期待。苏文忠教授则强调了制定标准化的介入治疗管理规范的重要性。佟万成教授呼吁应将介入治疗纳入医保范围,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滕家俊教授指出,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应实现有效转化,以推动介入治疗的长远发展。


秦茵茵教授
重症肺癌及MDT建设经验分享


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茵茵教授在讲座中谈到,2017年,中国首次提出了“重症肺癌”的概念,该概念随后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接受。目前,国际专家共识已经就重症肺癌的定义、成因、诊疗的重要性以及基础技术等十大关键议题达成了共识。


《重症肺癌国际共识》第一版指出,重症肺癌是指因急/慢性合并疾病、肿瘤原因或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导致患者PS评分阶段性处于2-4分之间,通过动态精准检测和综合治疗,患者有可能获得生存获益和/或PS评分改善。重症肺癌的治疗策略应根据PS评分的动态变化调整,对PS评分较差的患者,应给予并发症的对症治疗或使用低毒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机会。重症肺癌的监测和治疗应结合动态监测靶点、液体活检、组织活检等技术,以实现广度和深度的全面监测。有效的MDT有助于重症肺癌的综合管理,帮助重症肺癌实现最大化获益。


肺癌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高效低毒药物的研发、重症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动态监测技术的提升以及类器官模型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希望随着肺癌诊治水平的提高,肺癌合并症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精准诊治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优化。


随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顾玉兰教授、泉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何约明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晋亮教授与现场参会者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分享了一系列学术观点。顾玉兰教授强调了深入思考如何识别重症肺癌患者并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性。何约明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并坚信通过MDT的协作,能够为重症肺癌患者带来实质性的益处。孔晋亮教授则倡议加强呼吸科在肺癌综合诊疗和全程管理方面的能力,以促进肺癌诊断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照片合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回放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