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专栏,每周一期,敬请关注。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郎景和
《今日简史》是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之后,“简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开宗明义地提出21世纪人类命运的大议题。
我们面临的三大问题,或者三大挑战是:科技革命,可谓科技颠覆;生态混乱,可谓生态崩溃;核竞争,可谓核战争。都不是耸人听闻,都不是杞人忧天,都是现实,都是可以感同身受的,又都是事关重大抉择——国家利益、人类命运和地球安危!
作为医者,我们几乎没有能力,或者少有资格去思考如此严峻的命题。也许,我们更感兴趣、更加关心、更多考虑的是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对生命、对生活带来的喜忧、祸福和生死攸关。
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似乎已经要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如何对待这种能力?谁又来实施或者如何实施这种能力?如果作用于医学,显然触动了医学人文的本源;也显然不能,也不可能用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完全取代医生与病人面对面的工作。如是,电脑代替了人脑,医院变成了“工厂”和“作坊”,医患交流的艺术变成沉默的键盘敲打,人与人的故事变成了人对机器的操作……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
这不应该是我们的医学,尽管它时髦而流行,炫耀而动人。
本书中另一个与医学相关的叙述是“数据”。“数据”现今已经可以出落成“数据主义(Dataism)”了。似乎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自己,比医生更了解病人。“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谁有数据“所有权”,谁就拥有了一切,主宰了一切。
这又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警报!
于是,由大而论,我们几乎得免谈自由、和平与平等;由小而论,我们也几乎得免谈富有、贫穷与尊严。无论上下大小,都是全新的大戏,抑或数据的大战。在冷酷坚硬的数据面前,一切变得渺小。文学艺术的柔情蜜意,科学技术的切磋争议,在数据“线上”,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以人体为基础的医学也在大数据的网络之下,病史的陈述、症状的表达、检查的发现、化验的结果,均被“抽吸”进机器中,打印出来的是报告单和“虚拟人”。医生和病人可以不见面,可以不对话,没有怜悯、没有关爱、没有交流,都是生化和电力算法的混合体,巨大电子系统中一枚微小蕊片。机器人操纵一切,谁来操纵机器人呢! (这是我在《并非杞人忧天》一文后又一次“杞人忧天”)
我读这本书,捕捉的第三个要点是人类面临的“道德困境”。
道德,是个广泛、深刻的概念和范畴,涉及政治、文化、经济、民族、地域、历史、习俗等等,道德标准会有差异,也一定会有,或者必须有共同的标准,我想可以用“真、善、美”概括之。
从古至今,从非洲草原到钢筋水泥的森林,我们经历了工业革命、文艺革命,到现今的科技革命,似乎认知了自然和社会(也许包块人和人体)的真相。所以,赫拉利称现今是“后真相时代”,人成了“后真相物种”。事实呢,从那些经典的深刻智慧的隐喻故事,到《科学》《自然》杂志上的高、大、上科学论文,我们都相信吗?真相,或者真理总是相对的,诚如美国哲学家罗蒂(R. Rorty,1931-2007)所说:真理不过是我们关于什么是真的共识,不过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状态,而并非科学和客观准确性。有的哲学家甚至调侃地说“曾经的谎言,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应该说,“后真相时代”大概还没有到来,或者始终都不会到来。认知的无穷尽也!
用科幻小说描述未来吧。用科技操纵和控制人类的未来只能带来危险,医学或医生也一样,不能被禁监、紧锢在网络空间和数字游戏中,一定要走出来!到门诊去,到病房去,到手术室去,到病人面前去。
刚读这本书时,我们也的确像作者暗示的一样,我们生活在如此困惑的年代,旧的故事崩溃,新的故事无以为继,忧患于该如何生存下去。读过再思忖,我们是可以用哲学化解一切,拥抱未知,保持心理平衡,一定会写出美好的人类故事。
书尾,作者总结道,科技进步,发生了两件事。其一,燧石刀发展为核武器;其二,洞天壁画发展为电视广播。迷惑是容易的,算法也不过是个符号。人类终归会有选择,只要努力,总会看清自己和世界的模样。把握时机,从现在开始。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