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SPE2024 | 陈柯萍教授专访:绽放“她”样精彩,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领域应用前景可待

2024-10-12作者:壹生心血管学院资讯
原创

10月10日-13日,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双年会(CSPE2024)在北京盛大召开。值此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学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进行专访,畅谈具有除颤适应证人群降级治疗可能,并分享人工智能(AI)在心律失常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电生理女医师的优势和挑战。



图片1.jpg
陈柯萍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

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主席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年恰逢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以下简称为“分会”)成立30周年,回顾过去,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和我们分享的?


陈柯萍教授:事实上,我参与了分会从筹备到成立的整个过程,“我与分会共成长”这句话放在我身上是一个非常确切的表达。记得1992年,我还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工作,彼时接待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其中就有我后来的导师、分会创始人陈新教授,当时他们来开分会的筹备会议。后来,1993年我考入北京,1994年分会在北京成立。因此我真正见证了分会从筹备到成立,再到在几任主委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的全过程,分会给我们这批医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非常好的成长平台。我们都是在分会这个平台上成长起来,并在当前专业领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所以非常感谢分会给予的机会,我们也非常珍惜,希望能为分会做出一些贡献,尽力培养一批业内专业人士,让年轻同道也能从分会中得到成长,使我们的分会蓬勃发展。



中国医学论坛报:您认为现阶段下具有除颤适应证人群降级治疗,会给临床实践带来哪些变化?


陈柯萍教授:这个讲题我在12号上午的会议中分享了,也是今年会场上的一个命题讲座,我想应该从两方面来讲它的意义。

一方面是从科学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如何提高其临床效能,如何来识别真正的高危患者,对患者以及我们的卫生经济系统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药物治疗的进展,尤其生理性起搏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提高,一些患者有可能经过现代的这种治疗以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射血分数(EF)明显提升,当EF≥35%以后,就不再满足一级预防的适应证。此外,二级预防也有部分冠心病患者合并单形性室速,随着导管消融技术飞速发展,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也有很大提升,因此也有部分患者通过治疗以后,未来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风险明显降低。基于以上考虑,从科学层面上来探讨,ICD患者的降级治疗是有其可能性的。

另一方面,我在讲课中也反复强调,目前我们国内的总体形势是ICD应用不足,并且大家对ICD的认识也不足,因此大量应该植入ICD的患者没有植入。所以我们在谈降级治疗的前提下,首先要意识到ICD是个救命的工具,ICD在国内应用不足,我们应该积极地推进ICD应用。当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应筛选出更加合适的患者来推荐植入,以有效提高ICD治疗的效能。



中国医学论坛报:随着AI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诊疗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您认为AI在心律失常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如何?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陈柯萍教授:近些年来,AI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医学领域亦是如此。从1959年AI开始应用到医学中,到现在诸如医学图像的识别、流行病学疫情暴发的追踪、统计分析以及很多组织管理运营等等,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都离不开AI。


目前,AI在心律失常领域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比如,在房颤监测、房颤患者术中风险识别、减少ICD器械治疗的不恰当放电、识别及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以及预测对CRT有反应的人群等方面的应用,已经显示了比较好的结果,是个很好的开端。我相信,AI与心律失常的关联,在临床应用中会有非常好的前景。今年,在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中报道了两个临床研究,一个是AI用于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指导,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另一个是通过窦性心律心电图来发现和预测新发房颤的风险。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研究和关注AI在心律失常诊疗领域中的应用。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AI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它的欠拟合、过拟合等,有些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来进行验证和测试,而有些又太过复杂,也不利于后期的应用。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知道目前AI机器学习,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但是它的处理规则不总是透明的,存在一个“黑箱操作”的问题,我们只能知道它处理了并且得出了结论,但是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得出的这些结论,所以有时候我们就不知道这个结论到底是否能用,是否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甚至指导指南,所以这也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此外,使用AI处理海量数据时,数据的质量非常重要,只有非常好的质量和质控,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同时,由于需要使用海量数据,又涉及数据共享,而数据共享又涉及隐私和数据安全性等问题,这都是后期我们需要关注的。

但是不管怎样,目前AI时代已经到来。现阶段作为起搏电生理医生,有义务积极参与到这场时代变革中,积极把AI引进到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领域中,使患者能够从AI中得到最大的获益。



中国医学论坛报:在一个传统上以男性为主的专业中,作为一名女性电生理专家是什么样的体验,女性优势和挑战在哪里?

陈柯萍教授:作为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主席,我们成立联盟的初衷,就是希望给女医师一个展现的平台和学习的机会,一个讨论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场合。2012年,联盟在南京举办的年会上成立,去年是联盟成立10周年。起初,联盟成员并不多,事实上在各大会议中,女性的声音也不是那么多。但时至今日,可以看到整个会场中,女性电生理医师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从每一个全国的重要会议中,都可以看到女医师专场、电生理女医师专场,并且女医师专场的活动也都得到了很大关注,有很多男医师积极参加,也有很多男主任们大力支持。这说明我们电生理女医师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展现机会,从事这个行业的女性也越来越多。

女性的优势,我想是很明确的。首先,女性一般很有热情、有韧性、非常细致,并且最重要的是女性普遍重视团队,非常乐于分享经验,乐于合作完成一件事。此外,女医师在讲课时思路非常清晰,善于表达,在工作中非常细腻。特别对于我们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女医师来说,我们有大量术后随访工作,男医师对这些随访工作有可能会忽略,更注重手术,而女医师对患者的全程管理会付出更多关注,更有同理心,与患者沟通也更好。曾经看到国外有个调查非常有意思,比较了女医师和男医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后结果是女医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男医师。

当然,女医师有很多优势,但做到一定程度的背后,付出要比男医师更多。其实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是,我们从来不会问一个男医师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家庭实际上对男女来说都是一样的付出,那凭什么对象是女医师时,我们就要问到这个问题。当什么时候如果不再问出这个问题时,我觉得可能我们女性才真正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我认为,首先家庭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你很难在事业上有很大的进步。尤其在谈到孩子的问题上时,一般会讨论妈妈更多,但事实上,有一点大家不要忽视,就是你的所作所为对孩子会产生影响,所以你的行为比言语更重要,你在做什么,孩子就在看什么,并不是说一天到晚陪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你的言行举止会作为一个榜样,对孩子是最好的无形陪伴。


采写| 王青伟

审核| 陈柯萍教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