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湖北省肿瘤医院四位肺癌领域专家就肺癌高危因素、多学科协作、分子病理及影像技术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现将核心观点提炼如下:
王胜教授(胸外科)指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需遵循分期治疗原则:早期患者(I、Ⅱ期及部分IIIA期)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为主;晚期或不可手术患者则采用保守治疗。特别强调ALK阳性NSCLC的治疗突破——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在晚期病例中展现显著疗效,且在早期患者新辅助治疗中具有应用潜力。
杨彬教授(胸部肿瘤内科)详细阐述了肺癌高危因素,包括吸烟、被动吸烟、环境污染、慢性肺部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他提倡通过戒烟、避免污染、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及定期体检(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进行预防。在靶向治疗方面,ALK阳性NSCLC的靶向药物疗效显著,但需关注高脂血症、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的管理策略。
刘细友教授(胸部放疗科)对比了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策略:小细胞肺癌因高恶性程度需区分局限期与广泛期,局限期以同步放化疗为主,广泛期则重视胸部巩固放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早期不可手术病例中可替代手术,且疗效相当。他特别提到IMRT、VMAT、SBRT等放疗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治疗的精准度与安全性。
王满香教授(病理科)强调病理诊断是肺癌治疗的基础,通过HE切片和免疫组化可明确病理分型。分子病理检测在精准治疗中至关重要,例如ALK基因突变的检测直接影响靶向药物的选择。她特别指出,病理科在MDT(多学科团队)中扮演核心角色,需全程参与诊疗决策,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个体化。
本次访谈全面展现了肺癌诊疗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多学科协作成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科学严谨的学术参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