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糖尿病足强调“预防重于治疗”。预防包括识别危险因素和患者教育;糖尿病足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治疗策略。
今日话题将聚焦糖尿病足,围绕其筛查、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本期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 简丽 吴绮楠
询问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病史,评估是否存在神经病变的症状(疼痛、烧灼、麻木感、感觉异常等)和下肢血管疾病症状(下肢疲乏、间歇性跛行、疼痛等)。
每年检查足部有无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感觉阈值,踝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诊断: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周围动脉病变。
分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是Wagner分级(表1)和Texas分级(表2)。
糖尿病足强调“预防重于治疗”。预防包括识别危险因素和患者教育。
识别危险因素即定期检查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患者教育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足趾间,是否有皮肤发红、水肿、起泡、各种损伤、干裂、溃疡、趾甲异常、鸡眼、胼胝体、浸渍;检查时需要在良好的光线下进行,如果眼睛不好,可戴上眼镜,看不清楚的地方使用镜子或请人帮忙检查。
洗脚时,不要过分浸泡双脚,以10~20 min为宜,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以37℃以内为宜,用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保持脚趾间干爽。
保持足部皮肤干燥,可以使用润肤霜涂抹,注意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
修剪趾甲,避免边上剪得过深,水平地剪趾甲,预留2~3 mm保护足部。
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穿过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每天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避免赤足行走;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一旦有问题及时到专科诊治。
购买鞋子时,需要购买舒适合脚的鞋,应在下午时间买鞋,因为脚在下午都会有一定的肿胀。上午试穿合适,但下午可能不合适。
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是否存在粗糙的接缝或异物,穿鞋时动作要慢。
对于新鞋,穿20~30 min后应脱下检查双脚是否有压红的区域或摩擦的痕迹。
一级预防:防止或延缓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发生
代谢及体重控制、戒烟、高危人群抗血小板治疗(如果10年心血管危险因素<10%者,不建议应用阿司匹林)、消除已知的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缓解症状,延缓 LEAD 的进展
1)控制危险因素,如代谢及体重控制、戒烟;
2)运动康复锻炼至少持续3~6个月;
3)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血管扩张(前列地尔、贝前列腺素钠、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盐酸沙格雷酯、丁咯地尔)药物和他汀类药物。
三级预防:血运重建,降低截肢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轻中度缺血性溃疡可以实行内科治疗;严重缺血性溃疡的可以接受介入治疗或血管外科成形手术,待足部血供改善后再进行溃疡局部处理。
主要是制动减压,注意患者的鞋袜是否合适,给予代谢控制、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抑制醛糖还原酶和神经修复等。
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当用严格清创后的棉拭子及病理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足部X线平片或磁共振有助于骨髓炎的诊断,必要时行骨活检。
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可经验性地选择抗生素,不建议将注射用抗生素局部使用。
对于未合并骨髓炎的足溃疡感染,抗生素治疗疗程1~2周;合并骨髓炎的感染,抗生素治疗疗程至少4~6周。如同时合并严重缺血,抗生素使用时间还需要适当延长1~2周。
彻底的清创有利于溃疡愈合。采用水凝胶清创较纱布敷料、外科清创、超声清创或蛆虫清创更有利于溃疡愈合。
当清创到一定程度后,可选择溃疡局部负压吸引治疗促进肉芽生长和足溃疡的愈合。
当溃疡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感染基本控制,可以选择生长因子和(或)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可加速肉芽生长和足溃疡的愈合。
当溃疡肉芽生长到一定程度且周边有上皮爬行时,可选择适当的敷料和(或)脱细胞真皮基质、皮肤替代物以及脱细胞生物羊膜治疗,促进溃疡愈合。
病情复杂的糖尿病足,可请血管外科、骨科、创面外科等相关专科多学科协作诊治。
超声清创术的原理是什么(简答题)?
1. 患者新诊断为血糖升高,是不是不需要关注眼部并发症(简答题)?
不是。T2DM患者需要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综合性眼科检查;T1DM患者需要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科检查。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至少每1~2年进行眼科复查,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应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增加检查频率。
2. 是不是只有年长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筛查眼底(简答题)?
不是。我国指南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T1DM患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眼底筛查,青春期后诊断T1DM的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DR筛查。
吴绮楠 教授
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罕见病与生长发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代谢研究与基础转化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肾上腺疾病及内分泌性高血压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与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内分泌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科普作家协会健康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
荣誉:获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重庆名医-仁医风范奖,重庆市总工会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之星”;重庆市大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军队个人三等功,第三军医大学优秀博士生,青年人才津贴等荣誉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20%~40%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其作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新发CKD的首位病因。
出现蛋白尿且eGFR下降就能诊断DKD吗?
DKD诊断中,需要排除哪些干扰因素?
DKD确诊后,如何分期?
……
敬请关注明日话题:糖尿病肾病的筛查、诊断与分期
明!天!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