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通讯员 钟萱
2021年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
在樊嘉院士指导并参与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建立肝癌早期诊断新技术、研发转移复发预警新方案、克服肿瘤异质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形成了一体化的肝癌诊疗体系,显著提高了肝癌病人的总体生存率,该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建立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RNA)肝癌早期诊断新技术。
构建循环miRNA肝癌早期诊断模型,灵敏度较临床常用的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提高30%(J Clin Oncol. 2011),J Clin Oncol 同期配发述评认为该诊断模型有望成为肝癌筛查的首选手段。
该模型获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地专利,并与企业合作,转化研制出国际首个肝癌miRNA 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进一步的多中心临床试验(n=1812)证实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90.0%,临床应用后不但可弥补40%肝细胞肝癌AFP检测不提示阳性的不足,还极大提高了早期和极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研发循环肿瘤细胞(CTC)预警肝癌转移复发新方案。
证实外周血EpCAM+CTC 是肝癌转移复发的“种子”,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Hepatology. 2013),比影像学提前4.8 月、比AFP 提前8.5 个月预警肝癌转移复发。
美国(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和日本(J Clin Invest. 2013)著名学者分别撰文评论该研究为临床提供新的肝癌预后预测和转移复发监测手段。
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 项,并再次与企业合作,研制出国际首台全自动CTC 分选检测系统,可实现同类进口设备替代和升级。
制定克服肿瘤异质性的肝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
系统研究肝癌肿瘤异质性,明确联合治疗提高疗效的机制(Gastroenterology. 2016),astroenterology同期配发述评指出该成果揭示了肝癌异质性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有重要临床意义;
首次阐明靶向深度测序能克服肿瘤异质性发现靶向治疗位点(J Hepatol,2017),构建肝癌特异性靶向深度测序方案指导临床;
大幅提高肝癌病人来源异种移植瘤模型(PDX)建模成功率(从25.5%提高至42.2%)并建立国际首个PDX数据库(Int J Cancer. 2019; BMC cancer. 2018),指导个体化治疗。
该项目建立的肝癌miRNA 检测试剂盒、CTC 分选检测系统、个体化治疗新策略,目前已在全国29个省市的近千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切实提高了肝癌病人术后生存率(5 年生存率达65.0%),超过日本(62.8%)和欧美(60.0%)等国家的同类报道。
项目成果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获2019 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获授权专利14 项,发表论文85 篇(SCI 论文75 篇,他引2869 次),其中IF>10 共15 篇;
举办国家/国际级会议31 次,国际大会专题发言和口头报告20 次,国内报告逾300 场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