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2023年年会暨华夏肿瘤免疫治疗进展论坛在京圆满召开!

2024-01-09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2024年1月5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主办,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肝癌电子杂志协办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2023年年会暨华夏肿瘤免疫治疗进展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宏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并邀请国内众多知名学者、权威专家与产业先锋围绕着合成肿瘤免疫、肿瘤免疫代谢等领域热点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XS__8003.JPG


会议伊始,中国医促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宏教授进行开幕致辞。



赵宏教授表示,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医促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自成立以来,免疫治疗学分会一直以“引领规范,守正创新”为己任,希望可以为大家创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连接现在与未来的平台、为患者创造更多的生存机会的平台,将新技术、新规范更早转化到临床实践当中,实现更多临床获益,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大会由中国医促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建军教授主持。


第一篇章
融合创新



第一篇章由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杰教授共同主持。



北京卡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谷为岳教阐述了基因改造的周围血类TIL细胞(scTIL)治疗实体瘤的临床探索。谷教授表示,实体肿瘤免疫治疗仍面临三大难题:异质性、微环境和T细胞数量扩增;并介绍了TIL疗法治疗实体瘤的一系列研究和改进策略,以及北京卡替医疗技术公司首创性提出的制备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的scTIL,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谢兴旺博士阐述了TCR-T攻克实体瘤的路线图畅想。谢兴旺博士从TCR-T细胞的作用原理、制备流程、临床治疗流程和方案展开,进一步介绍了TCR-T细胞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特点,以及经典的TCR-T产品,显示了TCR-T的优秀疗效和安全性。TCR-T疗法在实体瘤领域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610720fdf54ee69a7b3396a45b4b1e63.png


北京医院宋京海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钱红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振教授张业繁教授参与讨论。


第二篇章
"肺"同寻常



此篇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雨桃教授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文扬教授对局部晚期NSCLC放免联合的时机进行了阐述,报告从肺癌的免疫治疗现状、放免联合治疗的考虑原则和肺癌放疗和免疫治疗100年来的发展和机遇等方面展开,并通过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对放疗介入时机、患者治疗获益和不良反应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和进一步探索空间进行了解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帆教授提出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的进展和思考。张教授立足于临床实践,通过多项研究数据分析和探讨了NSCLC围术期术前做还是术后做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问题,鳞癌还是腺癌免疫治疗生存获益更高的问题,化免还是单免的问题、新辅助免疫治疗淋巴结清扫的问题。


1e4667bd0c105557f07f42014c6618b8.png


北京协和医院王汉萍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文扬教授张帆教授参与讨论。


第三篇章
惟妙惟消



本篇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张雯教授主持。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宋天强教授做了肝癌免疫治疗的2023年度盘点,从晚期肝癌一线的免疫治疗、晚期肝癌二线系统治疗、肝癌转化治疗、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进展几个方面,选取代表性的临床研究展开了详细解读,介绍了其对肝癌治疗格局的深刻影响,并对未来进一步提升肝癌患者疗效、改善生存获益表示期待。



北京协和医院赵林教授阐述了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对胃肠道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识别和管理做了详细解读。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模式带来了极大改变,为保障患者获益,irAEs不容忽视,应重视“预防、评估、检测、治疗、监测”的管理原则,对irAEs进行分层管理。


8011c279b654ecbf1376a613f3b463b7.png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朱震宇教授、北京佑安医院曾道炳教授、北京友谊医院邓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龚彩凤教授参与讨论。


第四篇章
放眼未来



本篇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玉教授主持。


949025be8b8dd2850ea239666c26df20.jp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相容教授在线上分享了EB病毒阳性肿瘤mRNA疫苗的研发工作,介绍了mRNA肿瘤治疗疫苗研发的底层技术和关键难题,展示了其团队在技术平台建设、新药管线开发等方面的不懈探索和丰硕成果。



北京大学曾凡新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精准医学的交叉融合研究。他表示,以多组学技术、生命表征分析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科学的交叉融合应用促进了以个体化精准诊疗为目标的新型医学研究范式,目前已与多家基层医院合作,切实解决了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基层医院“缺医生、拿不准”的问题,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诊疗服务水平。


925c182b62ad5aaededf66cc3ab265f6.png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郭卉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冷建军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杜洋教授参与讨论。

大会最后,赵宏教授对本次会议做出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肿瘤免疫治疗已在多学科临床应用中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展,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本次会议为来自全国的肿瘤免疫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先锋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全方位发展。


合照.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