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强强联合,我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血液循环肿瘤DNA可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

2021-05-19作者:论坛报肿瘤小编资讯
结直肠癌原创


2021年5月17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组成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肿瘤学知名期刊《血液学与肿瘤学》在线发表题为《术后循环肿瘤DNA可作为II/Ⅲ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成果(阅读原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丁克峰教授共同开展了这项多中心研究,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彭俊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肖乾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吴灏祥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image.png

《血液学与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术后循环肿瘤DNA可作为II/Ⅲ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标志物”的研究成果

早中期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往往会导致不良预后,术后三到六个月的辅助化疗是减少复发的有效手段。但现行标准下基于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的辅助治疗决策常常会导致治疗过度或不足,亟需更为精准的术后复发风险分层工具。


为解决这一难题,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组成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40例接受根治手术的II/III期肠癌患者,并在术前一周内、术后3-7天、术后6个月至24个月(每三个月一次)采集血样,进行动态血液ctDNA检测(由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公司免费提供),探索ctDNA是否可用于肠癌术后复发风险分层。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7天ctDNA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ctDNA阴性患者(图a)。而在接受了常规辅助治疗后进行ctDNA检测,ctDNA阳性仍然提示显著升高的复发风险(图b)。

a.png

a  在术后3-7天进行检测,ctD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ctDNA阴性患者


b.png

b. 在完成辅助治疗后进行检测,ctD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率仍显著高于ctDNA阴性患者。


以上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辅助治疗开始前或是辅助治疗完成后,ctDNA检测均能够很好地提示复发风险,因此有望指导术后及辅助治疗后的精准治疗决策。


进一步的动态ctDNA检测结果显示,在疾病复发监测阶段(根治术或根治术+辅助治疗后),动态ctDNA检测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ctDNA阴性患者(图c),并且ctDNA能够提前常规影像学手段平均5.01个月预警肿瘤复发(图d),为疾病复发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提供了可能。

c.png


c  在随访观察阶段,动态ctDNA检测阳性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ctDNA阴性患者。


d.png

d  动态ctDNA检测能够较CT检查等常规影像学手段平均提前5.01个月预警肿瘤复发


该研究证实ctDNA可用于肠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术后ctD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风险显著升高。基于ctDNA检测指导下的精准辅助治疗策略未来将很有可能改写现行指南标准。


文、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王峰、吴灏祥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芊  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