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
因病于2月11日凌晨在上海去世
让无数人扼腕叹息
2020年体检时发现胃癌
确诊到离世仅1年多
曹景行于1978年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98年出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从2009年2月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早间黄金时段,每日评述国内外时事新闻。
作为资深媒体人,曹景行每天的朋友圈,不间断地转发中外新闻时事,就似一家通讯社。有时曹景行一天要发400条朋友圈,几乎达到发送上限。直到2020年8月,曹景行在长征医院体检时发现胃癌。
2020年8月,曹景行在上海长征医院体检时发现胃癌。在经历了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2021年,他又重新回归主持工作。2022年初,不幸复发离世。
令人遗憾的是,从确诊胃癌到病逝仅仅1年多时间。
曹景行曾在节目《肠久之计》里对观众聊自己的胃癌诊疗经历
“各位好,大家看到我,是不是在镜头前的形象有点变化,首先是头发少了很多,现在的是原来的头发掉了以后长出来的新的。”
说到这儿,曹景行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头发,“另外呢,胡子也开始长出来了,情况其实是——去年8月以后,我在进行胃癌的治疗,要做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所以头发掉了,人也瘦了。”
生前疑问:
我这样的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2021年3月,曹景行做了一个谈话节目《肠久之计》,节目中请来了他的主治医生之一、上海长征医院肛肠外科行政副主任周海洋讲解胃癌的防治科普,希望提醒更多的人早诊早检。
曹景行在节目中表示,“我知道自己的胃癌在胃角的位置,已经转移扩散到了周围的淋巴,甚至一些比较远的淋巴,得知后我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感到震惊,很多人也想到了自己。像我们这个年纪,能早一点发现这样的疾病当然更好,那么胃癌能够早一点发现吗?”
节目播出后,周海洋大夫在微博回应: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最重要的一个手段。胃癌早期没有特异临床症状,而胃镜可以在直视下对胃黏膜进行观察,并对可疑病变取活检病理明确是否有癌变,从而实现早诊早治。
曹景行在节目中,一直讲自己基本没症状。“没有胃痛,没有所谓的便血,人也没有瘦,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因此,并未做当时没有做活检。
据曹景行自述,他近十年做过两次胃镜检查,最近一次为五年前,但直到2020年8月体检时才发现胃癌。
“我从40多岁就开始有胃反酸。医生说你是不是太忙了,压力太大了,但我也不可能放下我的工作。
后来有一次,体检查出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吃药后体检就没(幽门螺杆菌)了。
10多年前,我第一次做胃镜,医生说情况良好,没什么问题;5年前我再做了一次肠镜胃镜,医生说我有糜烂性胃炎。
但我当时已经快70岁了,医生说这个年龄的人有这个毛病也正常。这样我就没有太放在心上。而且后来我也没有胃疼,没有便血、没有瘦。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及早发现胃癌,直到2020年8月在医院体检时发现了胃癌,此时已经扩散。
那么,之前那些年里我到底缺失了哪个环节?”
曹景行主治医生:
他或许缺了两个“环节”
那么,曹景行之前那些年里到底缺掉了哪个环节呢?
周海洋大夫在微博回应:他或许缺了两个环节。
第一,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应及早进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
第二,即使无症状,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常规进行胃镜筛查,比如胃癌高发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溃疡病史、有胃癌家族史等。
在第三期《肠久之计》节目中,周海洋医生提醒,为尽早发现胃癌,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如果本身有胃炎或者胃溃疡的情况,应该及时治疗,并加大复查频率。
2)每年复查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一些胃癌会表现为肿瘤标志物升高。
3)提高对于一般疾病症状的警惕性。胃癌往往是合并胃炎和胃溃疡,这样出现不适症状时病人往往觉得就是胃炎或者胃溃疡,吃点保胃的药,症状就改善了,但是症状改善不代表没有问题。
甚至也有病例,病人患有胃溃疡,第一次做胃镜活检时没有抓住癌细胞,那就当做胃溃疡治疗了。吃药后溃疡有缩小,但是溃疡一直不愈合,再做一次活检后才抓到癌细胞。
所以有的胃部肿瘤具有迷惑性,普通人一定要提高认识,保持警惕性是很重要的。
对于一般人群,
胃镜应该多久做一次?
多久做一次胃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结合检查目的、上一次的检查结果和症状综合分析,所以每个医生给出的建议可能会略有不同:
如果是为了进行早期胃癌筛查,根据2017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的建议首先进行评分系统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根据不同的结果再进行不同的筛查和管理策略(见下图);
如果上一次胃镜检查结果是浅表性胃炎,如果没有不舒服了可以不用复查,如果又有不舒服了,需要复查胃镜排除是否出现了溃疡、萎缩或其他情况;
如果上一次胃镜检查结果是萎缩性胃炎,如果病理结果没有发现异型增生,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每年做一次胃镜,并根据每次结果由医生判断下一次检查间隔时间;
如果上一次胃镜检查结果是胃溃疡,即使活检结果是良性的,一般建议3个月左右复查;
如果上一次胃镜检查结果是胃息肉,需要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判断什么时候复查胃镜;
如果上一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为中-重度异性增生(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听取当地医生建议,至少短期内(3个月以内)复查,重新活检。
如果是胃癌手术以后,一般半年复查一次胃镜,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
还有......具体的胃镜检查间隔时间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来定。
有关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的问题,
所有人都必须了解!
1什么是慢性胃炎?发病因素有哪些?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有研究称,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许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饮食不规律、饮食过冷或过热、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等都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或加重病情。
2慢性胃炎可分为哪几类?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即浅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
炎症病变比较表浅,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旧称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黏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如疣状胃炎、感染性胃炎、化学性胃炎等,临床上较少见。
3慢性胃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胃灼热、食欲不振、消瘦等现象。上述症状可由饮食不当、情绪刺激、劳累和气候变化等引发。一些病人还伴有精神紧张、烦躁、情绪低落、眩晕、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另外,临床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4什么是胃癌前疾病?
胃癌前疾病是指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加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息肉、残胃炎等,慢性萎缩性胃炎,Menetrier病和深在性囊性胃炎。
而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是癌前疾病,一般不会转变成癌。
其中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多见。
5什么是胃癌前病变?
胃癌前病变是一病理组织学概念,是指较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从广义上讲包括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炎症等多项病理改变。
实际上,只有不完全大肠型化生,及中、重度的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
6什么是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如何?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它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
目前认为肠化的类型对预测胃癌发生危险性的价值有限,而更强调、重视肠化的范围,即范围越大,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大。
7什么是异型增生?
胃上皮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是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离了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研究表明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分为轻、中、重3类或低级别和高级别2类。
8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关系如何?
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胃镜随访研究发现:
轻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为2.53%,
中度为4%~8%,
重度为10%~83%。
现按2级分级系统,低级别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为9%,高级别为74%。
胃癌前病变被视为肠型胃癌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胃癌前病变演变至胃癌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如能对其进行积极的随访监测,并进行有效干预,阻断其向胃癌发展,将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9胃癌前病变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吗?
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学概念,多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其临床症状与萎缩性胃炎相似,常见上腹部疼痛、胀满、堵闷、胃灼热、食欲差、嗳气、消瘦、疲乏等症状,没有其他特异性表现。
10如何诊断胃癌前病变?哪些因素影响诊断结果?
胃癌前病变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
以下因素会影响诊断结果:胃镜和病理医生的经验和水平,胃镜下活检取材部位是否准确,数量、深度是否足够,病理诊断操作过程是否规范,诊断标准是否统一等。
11胃癌前病变患者应如何调养?
首先,对疾病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绪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
同时,饮食方面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进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坚硬、过热、过咸、熏烤、腌制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饮浓茶、咖啡; 也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戒烟、忌酒;
避免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就诊接受胃镜及病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以防万一;
如遇症状加重、消瘦、厌食、黑便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随着消化道肿瘤越来越年轻化,生活一定要有节律,不要熬夜,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不要仗着年轻就挥霍自己的身体。胃病无论大小都必须要重视,千万不要以“十人九胃”“挺挺就过去了”来敷衍自己,往往越是凶恶的角色,前期却伪装成毫不起眼的小病!
综合自三甲传真、都市快报、吉米大夫、胃肠病、健康时报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