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世界血栓日】“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 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

2018-10-15作者:壹生综合学院会议
肺栓塞

2018年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中日医院牵头实施的“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同时发布了《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等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1.jpg

微信图片_20181015190800.jpg

王辰院士介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研究显示全球1/4的住院死亡原因与血栓相关,前3位的心脑血管病死因均与血栓有关,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涉及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发起VTE预防行动倡议,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将VTE列为减轻国家疾病和经济负担行动的公共卫生优先事项。而我国住院患者血栓预防现状不佳,相对全球性研究,我国实施VTE预防比例较低,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迫在眉睫。” 

“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提出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行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同意开展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国卫医资源便函[2018]139号)的精神和要求,促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通过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启动国家肺栓塞和医院内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通过标准推广、建立(质控)体系、上下转诊、科学研究,规范我国肺栓塞和医院内VTE的临床管理,构建各级医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整体VTE防治水平的提升,减少致死性VTE的发生。

该项目联合多学科专家力量研究制定相关诊疗规范与技术标准,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内VTE风险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规范的诊断与治疗,并进行相关医疗质量评估,加强患者的在院期间管理与长期管理,并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医院间协作。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项目建设标准、现场评定、建立质控体系,明确各级VTE防治中心职责,并进行动态评估(项目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医院内VTE防治能力达到标准要求的医院进行授牌,并定期复审)。确立省级区域示范中心,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内的学术引领作用,通过培训、学术研讨、参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带动本省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VTE防治规范化诊疗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建VTE相关学术、科研、管理交流平台,促进区域间VTE防治的协同合作,形成层层推进、上下联动的发展模式。

张宗久局长表示,“我们需要中国临床医生共同努力,运用循证医学方法了解中国问题到底是什么。当然,大家首先考虑是危险因素控制,如高凝状态、肿瘤问题、外科手术……但是,我们应该做哪些检查,如何选择路径,如何锁定诊断,这正是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要解决的,最后形成标准的临床预防路径,使每个医务人员都认识到这样的问题,通过路径有效地解决VTE问题。”

项目下设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为国家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提供专业层面建议和技术支持;管理委员会提供政策建议和医院管理层面的支持;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地点为中日医院,按照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具体负责落实项目日常工作、收集相关档案资料、定期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通过项目实施以构建完整的国家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形成“省-地市-县”三级防控网络。

各省级医疗机构需要拥有成熟的肺栓塞和VTE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拥有成熟的肺栓塞和医院内VTE诊治和预防的多学科团队和相关支持科室,需要具有肺栓塞-VTE临床工作和防治研究的基础,推行肺栓塞和医院内VTE防治管理工作:包括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估、预防实施和医疗质量控制;具有完善的院内VTE防治体系,具有很强的区域影响力,能够带领所在省域医疗机构的防治能力提升;

各地市级医疗机构需具备应对肺栓塞与医院内VTE的诊治和预防的能力,具备临床工作和防治研究的基础;具备推行医院内VTE防治管理工作的条件,具备完善的院内VTE防治体系,具备一定的区域影响力,能够带动所在地区的医疗机构的防治能力提升的条件;

各县域医疗机构在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下,积极参与、提升主动防控意识,能够配备肺栓塞和VTE防治的管理人员,努力提升肺栓塞-VTE诊治和预防能力,推行肺栓塞和医院内VTE防治管理工作,建立基本的医院内VTE防治体系。

项目将通过构建肺栓塞与医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策略,规范肺栓塞与VTE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降低VTE导致的疾病负担,同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住院患者医疗安全,并通过系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国人群发病规律,带动我国整体肺栓塞和医院内VTE防治水平的提升。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邢英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