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ancer Cell | 分子分型为尿路上皮癌精准治疗提供新视角,盛锡楠教授受邀发表述评

2024-12-16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出现,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不同患者对ICIs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患者甚至对治疗无反应。因此,深入了解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异质性,并探索其与免疫治疗临床获益的关系,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的一篇研究探索了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异质性及其对PD-L1抑制剂临床获益的决定因素。同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受邀发表述评文章,对该研究进行了深入解读,强调了分子分型在实现尿路上皮癌精准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提出四种尿路上皮癌分子亚型



Hamidi等人开展的这项研究报告了来自四项评估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的随机临床试验(IMvigor210,IMvigor211,IMvigor010,IMvigor130)的2803例尿路上皮癌肿瘤的分子特征。通过机器学习,研究人员确定了四种具有不同肿瘤微环境的尿路上皮癌分子亚型,并发现阿替利珠单抗能为免疫型(NMF3)和基底型(NMF4)肿瘤的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而数字病理学可应用于分子亚型的预测。


Xiaowen Wu, et al. Cancer Cell. 2024 Dec 9;42(12):1993-1996.


研究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四项随机临床试验,纳入280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研究者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肿瘤转录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四种分子亚型,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NA测序和靶向DNA体细胞突变谱等进行验证。


Hamidi H,et al. Cancer Cell. 2024 Dec 9;42(12):2098-2112.e4.


研究提出四种分子亚型:


NMF1(管腔型“免疫沙漠”):具有肿瘤固有的管腔特征(包括KRT20)特定的基因表达特征和较低的免疫细胞浸润,代谢信号增加。


NMF2(间质型):间质成分丰富,具有特定的细胞外基质(ECM)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特征。


NMF3(免疫型):富含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亚群和浆细胞等。


NMF4(基底型):富含肿瘤内源性基底细胞特征,并伴有中间效应T细胞浸润和低水平B/浆细胞特征。



分子分型与治疗策略选择


Hamidi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分型与PD-L1抑制剂疗效的关系。他们发现,不同分子亚型的尿路上皮癌对PD-L1抑制剂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NMF3和NMF4亚型的肿瘤对PD-L1抑制剂的治疗反应更好,而NMF1和NMF2亚型的肿瘤则对治疗反应较差。


与传统的基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预后模型相比,NMF分类方法通过整合多种分子特征(如基因突变、基因表达、信号通路及免疫细胞浸润等),为尿路上皮癌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分子分型。这些特征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提出了针对不同NMF亚型的治疗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促进免疫细胞浸润、阻断管腔肿瘤特征、抑制PD-L1、靶向间质细胞和基底肿瘤生物学等,并可能将这些策略进行组合。


NMF1亚型患者可能从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肿瘤浸润以及阻断肿瘤管腔样特征的药物中获益,如FGFR3抑制剂等。


NMF2亚型患者可能受益于靶向基质细胞的治疗,如TGF-β抑制剂,以增加免疫细胞浸润。


NMF3亚型患者可能受益于PD-(L)1抑制剂,且可能从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B/浆细胞成熟剂的联合应用中获益。


NMF4亚型患者在PD-L1免疫组化阳性时,或与靶向肿瘤基底细胞的药物(如CDK4/6抑制剂、化疗等抗增殖药物)联用时,可能从PD-(L)1抑制剂中获益。


这项研究通过大规模整合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和临床数据,揭示了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异质性及其对PD-L1抑制剂临床获益的决定因素,不仅增进了对尿路上皮癌分子异质性的理解,还为PD-L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识别对治疗敏感的分子亚型,研究人员能够为患者制定更精确的个性化免疫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数字病理学的引入也为肿瘤分子亚型的快速、准确预测提供了可能,有望加速精准医疗的发展。


但这一分子分型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除了应考虑尽可能地缩短从获取肿瘤样本、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到选择适合的治疗所需的时间外,还应考虑如何与传统的生物标志相整合,以及快速发展的新兴疗法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体偶联药物或FGFR3抑制剂等的联合等。验证这些药物在不同分子表达特征下的有效性,并探索不同亚型间更明确的分子机制差异,对于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分子分型是实现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



盛锡楠教授和吴晓雯博士在同期发表的述评文章中,对Hamidi等人的研究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评述。他们指出,这一研究揭示了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异质性及其对PD-L1抑制剂临床获益的决定因素,为尿路上皮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强调,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分型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通过分子分型,可以预测患者对PD-L1抑制剂的反应,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研究在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分型和治疗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同时,评述文章也指出了研究的一些局限性。例如,该研究主要基于回顾性数据进行分析,样本量相对有限。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未来,随着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分型将更加精准和全面。同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将不断涌现,为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因此,研究者们需要继续深入探索尿路上皮癌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开发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共同推动尿路上皮癌研究和治疗的发展。



专家简介



审阅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盛锡楠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