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7个常见HPV检测误区,许多医生都可能搞错!你中招了吗?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主任医师和丛青主治医师为大伙整理HPV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7个误区,大家赶紧搬板凳记笔记吧!
精简版
HPV检测的7个误区:
✘ 检测低危型HPV具有临床价值
✘ HPV检测的目的在于查找有无病毒
✘ HPV定量检测数值越高,病变越严重
✘ 不同 HPV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应当相同
✘ HPV 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阴性者不会发生宫颈癌
✘ 90%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在 1~2年内清除
✘ HPV检测适用于所有妇女
误区一
HPV病毒并非只有一种病毒,而是对HPV病毒家族的统称,有多种亚型。
对于宫颈癌来说,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这 13 种基因型是高危型,26、53、66、73、82这 5种基因型是中等风险型。
临床上,会有一些患者 HPV检测报告上包括低危型,事实上,低危型 HPV一般与尖锐湿疣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关,但无法起到宫颈癌筛查作用。检测低危型 HPV是一种误解,误认为低危型与高危型同样具有患癌风险。
因此,对无法起到宫颈癌筛查作用的低危型HPV进行检测是一种误区。
误区二
HPV检测是用于查找宫颈病变的患者,而不是用于查找病毒有无!
据统计,80%的妇女一生中都可能感染HPV,其中大多数是一过性感染,能够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并不产生病变。也就是说,感染不等于病变。
误区三
HPV检测中,定量数值有没有意义呢?是不是越高病变越严重呢?
并不是这样的。
目前,临床使用的所有 HPV 检测方法尚无定量 HPV检测方法。
比如采用相对光单位/临床阈值(RLU/CO)来检测高危型 HPV的二代杂交捕获HPV 检测技术。不少人误认为 RLU/CO值越高,病变越严重,RLU/CO值越低,病变越轻。
事实上,只要 HPV阳性(RLU/CO≥1.0),无论 RLU/CO 值高低,均可导致 CIN 和宫颈癌。
总之,HPV检测值高低和病变严重程度之间无绝对对应关系。
误区四
事实上,临床上 HPV检测产品众多,由于检测目的基因片段、方法及 HPV亚型不同,不同产品的检测结果可以不同。
目前,共有 4 种 HPV 检测技术通过美国 FDA 认证,用于宫颈癌初筛,即 HC2、Cervista、Cobas、Aptima。但即使都是 FDA认证的 HPV检测技术,检测的目的基因片段、方法和亚型也不尽相同,结果也可能不同。
误区五
临床上发现, HPV阴性者同样可能查出宫颈癌。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特殊类型宫颈癌如宫颈微偏腺癌、内膜样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可能与 HPV感染无关,这类宫颈癌蜡块组织中 HPV检测阳性率仅为 0~27.3%。
另一方面,任何一种 HPV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假阴性率,这与检测目的基因片段、检测方法及其敏感度有关。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有筛查方法尚无法达到10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误区六
这一数据的原文来源于美国癌症协会、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以及美国临床病理协会于 2012年联合推出的宫颈癌预防和早期筛查指南,依据的是以下两篇文献。
一篇是 2007 年发表于 J Infect Dis 题为《细胞学 ASC- US 或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妇女 2年HPV持续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的论著。
另一篇文献是 2008年发表于 JNatl Cancer Inst题为《HPV的快速清除及持续性感染临床焦点的应用》的文章。
但通过仔细阅读文献,发现HPV感染自然转阴率与年龄相关。2年 91%的清除率是限定在年龄<30岁的妇女中,≥30 岁妇女中 79%~80%是一过性感染。
而当年轻妇女无法清除HPV时进入持续感染阶段,持续感染状态的妇女随着年龄增大比例增加,这是对年龄较大或性生活时间较长的妇女进行HPV检测更有意义的原因所在。
误区七
临床上应避免对<25 岁的妇女进行 HPV 初筛,应在细胞学 ASC-US 时进行 HPV 分流。原因有两个。
一来,<25 岁年龄段的妇女HPV感染率最高,但大部分(91%)会在2年内自行清除病毒。
二来,宫颈癌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持续高危型 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从 CIN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 10~15 年,但约 25%的患者 5 年内发展为浸润癌。
而我们的观点是对年龄<30岁妇女使用细胞学初筛和HPV分流的策略,即细胞学 ASC-US 妇女行 HPV 检测,30 岁以上妇女可进行细胞学和 HPV联合筛查。
因此,对于<30岁的妇女,尤其<25岁,不宜轻易进行HPV检测,避免 HPV一过性感染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家庭矛盾。
同时,不应短期如 3~6个月内反复检测随访人群的 HPV,以减少 HPV检测的过度使用,减轻患者负担。
敲黑板总结
✔ 明确临床上 HPV检测是用于查找宫颈病变
✔ HPV 检测值高低不代表病变严重程度
✔ 不应检测低危型 HPV
✔ 要理解不同 HPV 检测技术对同一样本的检测结果可能不同
✔ 所有 HPV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假阴性率
✔ 宫颈癌患者 HPV检测结果可以为阴性
✔ 30岁以下(尤其是 25岁以下)年轻妇女一过性 HPV感染高达 91%
✔ 30岁以上妇女既可采用细胞学筛查,也可采用 HPV筛查,当然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效率最高。
关于HPV疫苗重点讲讲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
HPV疫苗安全吗?
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老六完全可以抖个机灵说:你看全世界都在推荐大家接种疫苗,自然是因为这些疫苗基本上是安全的,如果有问题的话,哪个国家敢推荐啊?
但是,这不够严谨!
毕竟安全的问题不能儿戏,所以老六就去查找了一些目前可以找到的资料,有这么几点值得注意一下:
这些不良信息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疫苗厂商。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HPV疫苗接种率非常高,甚至澳大利亚有可能成为首个消灭宫颈癌的国家。
WHO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GACVS) 在2016 年 1 月得出结论:现有证据未提示 HPV 疫苗有任何安全性顾虑。
目前能看到的所有个体严重不良反应都无法找到与HPV疫苗的接种有直接相关性。
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红斑等)以及全身性的反应(如:头晕、乏力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可以自愈。
整体看下来,虽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于HPV疫苗的文章,也老有人呼吁大家抵制各种疫苗,恨不得到大街上拉横幅抵制整个疫苗行业……现在看起来也是十分无脑的,这部分就不展开讲了,有些人很难叫醒。
我们还是更多地依靠数据来支持我们做出选择。
HPV疫苗还有必要打吗?
很多人犹豫地点不是安全性的问题,因为她们都看到身边人接种了也没事儿,虽然这也没啥统计学意义,但是大家习惯于看身边人的情况来做决定。
只不过,选择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会开始犹豫,凡事总要考虑一个性价比的事儿吧?
「我要是打了没用,这玩意儿就是再好,老娘也不打啊!有那个钱,我还不如攒着买个包呢!」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的是HPV疫苗在保护什么。
其实很好理解,接种HPV疫苗以后,产生的抗体(IgG)可以渗透至宫颈黏膜,中和宫颈部位的HPV病毒,从而预防初期HPV感染。
怎么样,这段话是不是很好理解……除此以外,你还需要知道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你打了几价的疫苗至少就能预防几种HPV病毒的感染。
假设你还没有性生活,那就意味着你这个时候接种是最佳时机。
假设你感染了几种,那就意味着除了你感染的,剩下的还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
假设你感染了,又转阴了,你也仍然可以通过接种来预防未来的各种感染。
假设你岁数也不小了,但是不打算破罐子破摔,你完全可以去接种疫苗。
假如你和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洁身自好,也可以通过接种来预防「天有不测风云,男人可能靠不住」的风险……
整体来看,如果你不差钱儿的话,还是推荐去打的,注意!可不是强制的,也不是不打不行,有一说一,这个钱拿来定期体检也完全可以的。只不过这两件事儿并不冲突,可以两手抓两手硬。
HPV疫苗应该打哪一种?
这个事儿也挺有意思的,原来国内没上市的时候,大家吵吵着就算有个二价也行啊,结果短短两年内这三种全上市了……大家反而开始犯难了,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其实主要是看年龄。
国内接种是要看身份证的,超过1天都不行……所以首先要确认你的年龄能打哪个,比如您35岁了,可以打二价和四价,结果非要打九价的疫苗,不是不行,主要是麻烦,近的去趟香港,远的就到国外了。
最后总结一句:
有哪个就先打哪个,打了总比不打强。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