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服务临床 规范应用|国内首部通络药物脑血管领域临床应用专家建议发布

2022-11-02作者:CMT快讯资讯




2022年10月24-29日,由上海卒中学会、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等主办的上海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六届中国神经病学论坛(CNF2022)及神经系统疾病·泛长三角联盟发布会如约而至。


10月29日,恰逢第17个世界卒中日,在中国神经病学论坛开幕式上,我国首部脑血管病领域通络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建议——《通心络胶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正式发布。会上,多位脑血管病领域权威专家参与了此次发布会并接受媒体采访。


专家合影.jpg




《专家建议》提供应用“画像”

指导临床规范应用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治疗手段。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和糖尿病。董强教授表示,即使临床上按标准方案治疗脑卒中了,仍有不少患者存在卒中复发的风险,这是卒中治疗需要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一个挑战。


“脑卒中在中医上叫‘中风’。在我国,中医药治疗中风历史悠久,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多部基于中医理论学说、结合中国现状的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指南,并且大部分都是以中西医结合方式发布的,如2018年和2020年分别出版了《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和《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


赵性泉教授表示,在我国各级医院临床用药中,中药应用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从统计的数据中也能清晰地看到,临床中好多中药,尤其是中成药,大多是由西医医生处方的。通心络胶囊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为了让神经科医生,尤其是西医背景的神经科医生更充分了解和规范使用中药,上海卒中学会和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共同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前后召开了45场专题讨论会,经历了多轮专家论证,基于现有的文献证据,结合专家讨论意见和临床使用经验,最终发表了《通心络胶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专家建议》”)。


通心络胶囊作为我国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代表性中成药,上市20多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董强教授介绍,此次撰写的《专家建议》为脑血管领域使用通心络胶囊可能获益人群提供了一张应用“画像”(详见下表)。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可以按照这张“画像”,在相应的患者人群中规范地使用,帮助患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


指南总结图.jpg


“络病理论及其指导下研发的通心络胶囊,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同行专家认可。”河北省人民医院院长吕佩源教授表示,通心络胶囊在临床心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弥补了他汀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药物临床应用的某些不适应症或副作用,或者受某些条件限制的患者,增服通心络胶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的验证。




传承创新典范,提升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获益


基于通心络的系列研究证据,专家也对通心络未来在脑血管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脑小血管病与微循环关系密切,由其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也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通心络胶囊在脑保护,改善微循环,如改善血脑屏障、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微血管痉挛,改善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轻脑再灌注损伤方面,都具有确切的证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副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罗本燕教授指出,基于通心络胶囊的系列研究证据及其在脑血管病领域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TISS研究),未来通心络胶囊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可能也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丽娟教授介绍,脑小血管病变会造成很多功能障碍,如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以及情绪方面的障碍。“小血管病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是一个逐渐进展的疾病,很容易被忽视。”王丽娟教授指出,在作用机制方面,通心络胶囊更加聚焦于保护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抑制斑块进展。未来,通心络胶囊更应关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缺血性卒中或脑小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方面,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董强教授在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指出,2020年1月,以通心络胶囊系列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药一起参与进来,证实祖国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



与会专家指出,此次发布的《专家建议》围绕通心络胶囊在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有机结合循证医学文献证据和多学科专家的临床经验,使其更贴近临床实际应用。


据悉,通心络胶囊计划开展多项大样本量、多中心、随机对照、高质量临床研究,尤其是针对不同病因的脑卒中患者,如伴有颅内动脉狭窄或伴有小血管病变的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方面的研究。期待通心络胶囊能够获得更多的临床证据,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造福广大患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