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其复发率和死亡率依然很高。因此,加速康复管理,预防事件再发对心脏病患者的连续性治疗至关重要,而急性事件后的心脏康复管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与临床诊疗和急救体系相比,我国心脏康复建设仍是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在2021年全国两会中建议,补齐心脏康复的短板,开展由政府牵头、专业支持、行业参与的心脏康复体系建设,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综合效率。
近年来,我国心脏康复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进步,但仍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专业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如何提高心脏康复服务能力,让更多患者参与,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霍勇委员在提案中指出了我国心脏康复体系存在的4方面问题:
1.服务诊疗标准不明确:我国现有的医疗体系更加注重急性期临床流程和管理,缺乏急性期后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绩效评价指标,各机构连续服务体系不尽完善,缺少有效的转诊机制,心脏康复参与度严重不足。
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从事心脏康复的医务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的规范培训,没有政府认定的心脏康复从业人员资格和准入条件。从教育层面看,心脏康复尚未作为亚专科进行人才的分化培养,培养规模和速度也远落后于行业发展实际需求,限制了心脏康复的可持续发展。
3.医疗支付体系不完善: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心脏康复项目的医保支付覆盖率较低,限制了心脏康复学科发展的有序推进,需建立心脏康复治疗相应的医保支付机制和项目内容。
4.心脏康复认知不足:心脏康复专业理论匮乏,大多数医务人员往往不重视或无法向患者有效传递正确的心脏康复理念,从而导致患者对心脏康复的认识更加不足、参与度更低。
针对上述问题,霍勇委员建议:
①建立统一标准的心脏康复服务项目以确保科学、全面实施心脏康复项目的重要核心内容;
②明确心脏康复硬件配置及团队架构相关资质要求,以满足多学科参与的综合预防策略的需求;
③制定心脏康复临床实践和转诊标准,建立质控和绩效评估标准,提高防治效率;
④充分发挥行业作用,鼓励行业组织进行管理,推动各级机构积极建设,增强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
心脏康复的持续发展重在人才培养。建议从本科教育开始介入,将心脏康复作为独立的亚专科进行分化培养,建立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准入机制。针对已经从业的医生、护士或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推动以知识补充和技术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继续教育课程,定期进行项目认证和专业人员认证资格考查。
3.完善医保支付体系
建议健全心脏康复收费体系,推动医保支付覆盖更多心脏康复相关项目,同时联合商业保险,鼓励患者在心血管疾病急性期后持续参与心脏康复治疗。
心脏康复倡导整合医学管理,将康复前置,注重预防,联合医疗机构开展教育和体验活动,提高大众健康素养,促进民众主动接受心脏康复,成为健康责任第一人。
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