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前文参见: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近几年新药接踵而来,新试验结果陆续发布,指南/共识修订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提出,让人感觉到心衰临床和研究的春天来了。
心衰领域的欣欣向荣,也与近几年真实世界研究(RWS)的成果息息相关。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别主导的两个心衰队列研究,提供了现代条件下心衰患者诊疗的大量有价值信息,成为RWS的典范。
2019年发表于《欧洲心力衰竭杂志》的关于心衰的注册研究(HERO研究)中,董建增教授及其团队分析了中国急性心衰的现状和转归,受到国内外同道的关注,是我国该领域真实世界研究的又一代表作和学习范例。
我们要重视和积极开展心衰的RWS。循证医学赖以为基石的RCT的证据仍是金标准,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例如纳入相对特殊的人群,试验结果并不能扩展至所有的心衰患者;新药和器械的价值可能被高估,也未必真正具有可及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
需要转变思维,RWS和大数据分析日益受到关注,其结果可验证、修正和补充RCT,成为循证医学所要求的证据链之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为客观地对新药作评价,更清晰地了解传统药物与方法在现代治疗下的实际疗效。
大数据和RWS相结合,正在并继续改变临床医学,使之真正成为临床医学的主体。在这一大潮流中,我们要争先,决不可掉队,因为有现实的需要——我国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心衰人群。
我们一定要做好RWS。董教授和国内其他团队取得的成绩,说明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做,也可以做得很好,甚至还可能形成全球最大样本量、最具影响力的心衰数据库。做好工作的关键正是董教授文章中强调的,应着重于“数据的完整性和记录的准确性”,这是“研究结果科学性的决定性因素”。
黄峻教授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名誉主任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名誉主编
★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
“心衰学堂”栏目旨在提供心力衰竭(心衰)的新研究新证据和新理念,帮助临床医师应用现代视角来认识和防治心衰。采用文章、病例讨论和视频直播等方式。内容除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外,着重要求实用性和适合中国国情;鼓励学术民主,不回避争议;拓展读者的视野,增加辨识能力。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