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其病死率几乎100%。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亚洲的狂犬病病例数居全球首位,估计年死亡人数达3万人。狂犬病作为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令人闻之色变。好在狂犬病虽不可治,但可预防。及时、科学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其成功概率也是几乎100%。
狂犬病疫苗是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核心手段之一,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武器。我国每年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500万。
所以,狂犬病疫苗到底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使用时又需要注意什么?接下来请看“走进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是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狂犬病的罪魁祸首——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一种外形像子弹头的RNA病毒,具有嗜神经性。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首先感染外周神经,然后通过脊髓索感染脑部中枢神经,从而引发严重的进行性脑炎和脊髓炎,导致感染者死亡。
狂犬病疫苗利用狂犬病毒作为原材料,将降低了致病力的狂犬病毒固定毒株接种到培养基质中,比如动物神经组织、禽胚、细胞等,经过病毒扩增、收获、灭活、浓缩和纯化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得到含有灭活病毒和辅料的生物制剂即为疫苗,见图1。
最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在1882年发明的,之后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逐渐得到发展,但这两类疫苗接种反应大、免疫效果不理想。为提高狂犬病疫苗的效果、优化免疫程序和降低异常反应发生率,1960年开始,研究者们尝试使用细胞培养技术来制备狂犬病疫苗并取得了成功。
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狂犬病疫苗不仅提高了疫苗效价和免疫后抗体水平,还减少了注射针次,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免疫失败的风险,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狂犬病。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所有人用狂犬病疫苗都是细胞培养疫苗,根据培养基质的区别分为多种类别,所用病毒毒种也不尽相同,见表1。
狂犬病疫苗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其作用机制可谓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利用灭活的狂犬病毒消灭体内的活病毒。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灭活的狂犬病毒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细胞迅速产生高水平的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包括IgG及IgM。IgM抗体产生较早,可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约7天左右产生,IgG抗体在约14天后产生并迅速增加,两种抗体都具有中和狂犬病毒的能力,有些中和抗体还能够进入受到狂犬病毒感染的神经细胞内抑制病毒复制。
抗体消灭了体内的狂犬病毒,自然也就预防了狂犬病的发生,见图2。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狂犬病疫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动物有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哪些动物相对安全。虽然狂犬病以犬命名,但它可不仅仅是犬的专利。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患狂犬病(包括犬、猫、蝙蝠、狐狸、狼等)。全球99%以上的狂犬病是因犬咬伤或抓伤引起,少部分通过野生动物的传播。野生动物中的肉食动物和蝙蝠是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比其他野生动物具有更高的传播风险。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非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然后再明确什么情况属于”狂犬病暴露”。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等情况,都属于狂犬病暴露。对于持续、频繁地处在狂犬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人员在发生狂犬病暴露之前就需要预防性地接种疫苗,比如接触病毒的实验室人员、狂犬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狂犬病疫苗在更多的时候是用于发生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暴露后需要根据暴露分级来进行预防处置(见表2),包括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以及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对于Ⅱ级或Ⅲ级狂犬病暴露均需接种狂犬病疫苗。
暴露后使用狂犬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1. 暴露后接种方法
注射方法: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侧区肌肉注射。暴露后免疫应遵循及时、足量、全程的原则,通常采用“5针法”或“4针法”。“5针法”:0、3、7、14、28天各注射一剂“4针法”(2-1-1免疫程序):于0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剂,7、21天各注射一剂。
2. 不良反应
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接种后不良反应以局部反应多见,少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见图3。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狂犬病疫苗制剂因素(纯度、制备工艺、处方成分及剂型)、疫苗的使用方式(如肌肉注射或皮内注射)以及受种者的个体差异。
3. 接种禁忌
因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对于暴露后的预防,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无任何禁忌,但接种前仍应充分询问接种者的个体基本情况,如有无严重过敏史或其他严重疾病等。即使存在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况,也应在严密监护下接种疫苗。如果接种者对某一品牌疫苗的成分有明确过敏史,也并非接种禁忌,而应更换无该成分的其他疫苗品种。
4. 妊娠和哺乳期
我国上市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灭活疫苗,疫苗中的已无活病毒,研究已证实孕妇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而且明显暴露后的狂犬病风险远远超过免疫接种带来的理论风险。哺乳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同样也是安全有效的。因此,当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暴露后有使用狂犬病疫苗指征时,应及时地规范接种。
5. 与其他疫苗的同时接种
(1)儿童的计划免疫:暴露于狂犬病的儿童有可能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接种日本乙型脑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或脊髓灰质炎疫苗等计划免疫疫苗是安全的,儿童可以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这些疫苗和狂犬病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2)新冠病毒疫苗:通常情况下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但当需接种狂犬病疫苗时,无需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3)其他疫苗:灭活疫苗通常不会影响其他灭活疫苗或者活疫苗的免疫应答的产生,根据国家规范要求,接种狂犬病疫苗(灭活疫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应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6. 接种延迟
按照程序正确地接种狂犬病疫苗对机体建立起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所以应当按时接种每一剂疫苗。但是如果确实因为某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某一剂次延迟1天或数天,也不必过分恐慌,应当按原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相应顺延后续剂次接种时间,不需要重新开始接种。
7. 饮食及生活
根据狂犬病疫苗说明书的要求,接种狂犬疫苗应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主要为避免使身体不适感加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谢曌璐
来源:中国药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