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St. 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于当地时间2025年3月12-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3月13日,由St. Gallen大会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共同领衔,全球多位重磅乳腺癌学者共同参与的“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专场正式召开,为与会学者带来了一场涵盖基础转化研究、临床试验研究与临床实践分享的高水平学术盛宴。不仅展现了中国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突破性成就,更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现将大会精华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会议在大会主席、奥地利Michael Gnant教授与CSCO候任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的联合主持下拉开帷幕。
Gnant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的乳腺癌创新研究正在崛起,产出了大量的优质学术成果,在访问中国的过程中,也在努力加强全球乳腺癌专家与中国的联系。非常高兴这次由CSCO领导层的江泽飞教授领衔,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等多位中国乳腺癌专家将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这对本次会议、国际学者都有着重要意义,真诚感谢大家的到来!
江泽飞教授在致辞中代表CSCO对Gnant教授代表的St. Gallen大会表达了感谢,同时也向现场参会的国际学者与中国专家致意。今天中国之声专场首次举办,就呈现了现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的景象,不禁令人心潮澎湃!江教授还在致辞中,向与会的国际乳腺癌专家们介绍了CSCO,自1997年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4万余名会员,制定了系列临床诊疗指南,CSCO希望与海外团体组织通过学术交流和相互沟通,共同促进临床肿瘤学的发展。
殷咏梅教授作了题为“改变乳腺癌临床实践的中国临床试验——从本地创新到全球影响”的主题报告。殷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挑战;随后着重介绍了一系列由中国研究者发起的乳腺癌研究,中国的乳腺癌药物研究与工业发展正在进入创新跨越的新阶段,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在国际知名大会以及期刊发出中国之声。同时,中国学者也参与了新药研发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与注册研究,并在精准医学发展获得突破。最后,殷教授对未来进行展望,对中国智慧在全球崛起充满信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在大会报告中对ctDNA助力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进行了深入阐述。尽管三阴性乳腺癌预后较差,但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仍可治愈,不需要过度恐慌。随后刘强教授介绍了团队在ctDNA动态监测预测患者复发风险从而指导早期TNBC精准治疗的探索成果,显示出ctDNA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预后标志物,因此系统性肿瘤负荷模型可助力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ctDNA有潜力改变当前乳腺癌的治疗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教授围绕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进行了大会报告。将复旦分型系统的发展过程、从基础到临床的临床转化系统,以及基于复旦分型系统对三阴性乳腺癌展开的一列临床试验,已经确认基于亚型的精准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当中为患者带来的获益,让我们看到了团队围绕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在临床与转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为其他亚型的乳腺癌带来探索的希望。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在大会报告中分享了团队关于利用影像组学技术评估新辅助治疗反应进而指导乳房及腋窝保留手术的系列研究成果。他指出,新辅助治疗虽略增15年局部复发率,但受多因素影响;并且,新辅助治疗患者保乳手术率显著高于辅助治疗。王坤教授还介绍了影像组学指导的个性化局部治疗流程,强调其可准确预测消退模式,辅助前哨淋巴结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并有助于降级乳腺和腋窝手术,实现精准个性化治疗。
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Harold Burstein教授的主持下,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Nadia Harbeck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庭综合癌症中心Hope Rugo教授、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MSKCC)Monica Morrow教授、美国哈佛院丹娜法伯(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Sara M.Tolaney教授、意大利米兰大学医学院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瑞士圣加伦Kantonsspital医院Beat Thürlimann教授、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Walter Weber教授与Gnant教授、江泽飞教授、邵志敏教授、殷咏梅教授、刘强教授、江一舟教授、王坤教授共同进行了深入对话交流。
国际专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中国之声专场的交流分享,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乳腺癌学者们所开展的创新探索。尽管全球在乳腺癌研究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面对乳腺癌这一复杂且多变的疾病,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对话不仅促进了国际医学智慧的碰撞与融合,也为未来的更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会议不仅是中国乳腺癌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推动全球健康治理的生动实践。随着中国在精准医学领域的持续突破,中国方案正加速融入国际医疗体系,为全球乳腺癌防治事业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刘芊 发自奥地利维也纳
中国医学论坛报 编辑 桂晶晶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