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徐启桓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毒标志物与肝损害程度及肝纤维化的关系,目前仍未清楚。既往一股认为血清HBeAg的消失或抗-HBe的出现预示着病毒复制水平的降低或肝炎病情的恢复。但近年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者中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差异,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对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237例,均为1996年10月至2000年5月在本科住院并作肝活检的患者,其中男216例,女21例,年龄为lO~73岁,平均31岁(中位数)。全部病例临床诊断参照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HBeAg阳性者151例,ALT平均值为167(49~698)U/L(赖氏法);抗-HBe阳性者62例,ALT平均值为173(42~832)U/L;HBeAg/抗-HBe均阴性者24例。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2. 实验方泫:(1)抗-HAV-tgM、抗-HAV-IgG、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CV-lgG、抗-HCV-IgM、HDAg、抗-HDV、抗-HEv-19G、抗-HEV-IgM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技术检测,抗-HBs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 DNA采用本科建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2)所有病例均在彩色B超引导下行快速肝穿活检术,肝组织标本长约1.5~1.8cm,由专人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HE等处理和病理学诊断,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诊断依照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3)统汁学处理用x2检验。
结果
1. 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肝组织病理分级比较见表1。在抗一HBe阳性组中,病理学分级达G3、G4者比Gl、G2的人数明显增多。而HBeAg阳性组中病理分级为G4的人数比G1少。经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分级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表明HBc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组织病理分级的构成比不同。
3. 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肝组织病理分级比较见表2。
4. HBeAg和抗-HBe阳性者中HBV DNA的检测情况比较:全部病例中血清HBV DNA刚性共153例,其中在HBeAg阳性组中有126例,HBY DNA检出率为83.4%(126/151);而在抗-HBe阳性组中有l8例检出HBV DNA,检出率为29%(18/62),HBeAg/抗-HBe均阴性组有9例检出HBV DNA,检出率为37.5%(9/24)。
5. 抗-HBe阳性组中HBV DNA阳性者与HBV DNA阴性者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情况见表3和表4。
讨论
本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出现HBeAg或抗-HBe时,其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情况有明显差异。在抗-HBe阳性或HBeAg阴转病例中,肝组织的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程度并没有明显减轻。与既往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阴转或抗-HBe的出现是病情好转的征象、多伴有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善观点不一致。有人认为,HBeAg能凋节免疫发病机制,它在感染者中可引起免疫耐受状态,使HBV逃避免疫清除,而血清HBeAg的消失可使更多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进入肝组织对感染的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肝损害加重,而持续的肝炎活动可诱发或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HBeAg阳性组中病理显示肝炎活动明显、或肝纤维化程度高的病侧较抗-HBe阳性组明显减少的现象可能与此有关。近年研究显示,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并不轻,可能与HBV前C/C区变异有关。本研究对抗-HBe阳性组中HBV DNA阳性者与HBV DNA阴性者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情况进行比较,发现HBV DNA阳性组中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为G3,G4和S3、S4的比例均较HBV DNA阴性组高,但两组病例的病理分级和分期的构成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可能与观察的例数较少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有人对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C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变异主要集叶在CD+4辅助T细胞和B细胞的表位,推测肝炎的活动是CD+4辅助T细胞和B细胞对HBV产生免疫反应的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HBe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部分抗-HBe阳性的患者血清中检出HBV DNA可能与前C区变异株感染有关,表明抗-HBe的出现并不预示着病毒复制的停止,因此,仅以HBeAg阳性与否作为判断有无传染性的指标并不可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