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内镜医生在学习早期胃癌之时,想必都听过中村恭一教授提出的“胃癌三角理论”。初学者每次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时一般都是先死记硬背,然后再扩展学习更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随着知识的累积过程,原先隔一段时间就忘的东西就扎根在自己脑海中了。
笔者想起最开始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有个大学好兄弟说的话:“理解不了的知识就背下来,后来等你再背的时候你就理解了。理解了再去总结就会得到新的东西,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大家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呢。
言归正传,胃癌三角理论是什么?
该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一、胃癌发生的部位(肠上皮化生黏膜/胃固有腺黏膜);
二、组织学类型(分化型癌/未分化型癌);
三、大体肉眼分型(隆起型/凹陷型)。
这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不是随机组合的。如何真正理解正确的组合,是内镜医生学习的难点。在理解之前也建议大家先学习早期胃癌的三大理论体系,即八尾建史教授的VS分类系统、八木一芳教授的血管-白区理论、小山恒男教授的Pit&Villi分类系统。
在恰当的地方遇到对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胃癌三角理论也教会我们胃镜检查过程中在恰当的位置发现可能的分化型或未分化型癌,这或许就是内镜医生所经历的最浪漫的事情。为了不错过生命当中最浪漫的事情,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
F线口侧胃底腺区域多半发生未分化型胃癌,f线肛侧萎缩肠化区域多半发生分化型胃癌。随着胃镜筛查的不断普及,萎缩肠化及胃底腺区域也可能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关于胃背景黏膜的判断。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水土变了,所住的人可能也就变了。分化型胃癌多发生在萎缩肠化区域,未分化型胃癌多发生在无萎缩的胃底腺区域,隆起型胃癌几乎都是分化型胃癌(膨胀替代式生长方式),未分化型胃癌生长方式是增殖侵犯上皮下层、破坏黏膜固有层。
当我们了解了胃癌三角理论后,我们在萎缩肠化区域可能更加注重发红隆起病变,在胃底腺区域更加注重发白褪色凹陷病变。
来源:Endosprea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