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儒亮时评】运动还是不运动,是一个思想问题,化解问题的重点在提高认识;运动过量还是不过量,是一个科学难题,解决难题的重点要判断科学。比较而言,遇到后面这个难题的人比较少见,但解决的难度却比较大。当前更需要有评价运动量大小高低的指标。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1-12-10
日前,“中大校园内AED成功救回心脏骤停阿伯”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大众对该事件以及AED的极大关注。12月10日,南都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了解到,当事人李先生已经治愈出院,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检查发现,导致自己突发心脏骤停的元凶是运动过量,长期的运动过量使得他的心脏长期超负荷,处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状态。
李先生治疗10天康复出院 复诊时向医院送锦旗
11月21日晚8点多,广州市民李先生在中大南校园内西大球场跑步时突然晕倒,心脏骤停。中大南校园门诊部值班医生携带AED、抢救物品赶往现场,并指示现场保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经过多人合力抢救,李先生恢复自主呼吸,随后被转送至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抢救。
经过连续几天的治疗,李先生情况逐渐好转,12月1日,顺利出院。12月7日,前来复诊的李先生特意为珠江医院急诊科与心内科医护人员送来锦旗。
“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旦运动过量,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培东再次叮嘱十分热爱运动的李先生。
心脏骤停成功抢救后 心脑功能恢复是重点
11月21日当晚,李先生在球场经抢救恢复自主呼吸,但送往附近医院途中,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医生继续为他心肺复苏并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约30分钟后,李先生恢复心跳,查头部CT显示,已经出现少量脑出血。应家属的要求,李先生于11月22日凌晨1点半,连夜被转入珠江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治疗。
“当时患者已经呈浅昏迷状态,无法自主活动,这意味着随时可能因脑水肿高峰期的到来而再次出现心跳骤停”,值班的急诊科主治医师表示。在急诊科EICU,医生立即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镇痛、亚低温进行脑保护、抗感染,营养脑神经等处理。
据介绍,心脏骤停患者成功抢救后,心脏和脑功能的恢复是重点,有些患者虽然当时挽救了生命,但留下终身严重的后遗症,比如心力衰竭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甚至成为植物人。
“我们主要做的,就是通过积极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和大脑功能,尤其是大脑功能”,急诊科主任王清华介绍。
第三天,李先生病情稍稳定后,被转入心血管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控制血压、改善重塑、营养心肌、营养脑神经、抗炎等对症治疗,李先生无论是心脏功能、肌力,还是大脑功能、意识,都逐渐恢复。
12月1日,李先生顺利康复出院。
12月7日,李先生前来复诊,结果也显示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
运动爱好者为何会心脏骤停?原来是过量运动致心脏长期超负荷
李先生成功获救这一热点事件,除了再次引发公众对AED的极大关注,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一向热爱运动的李先生为什么会突然心脏骤停?这种突发情况能否避免?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除了对症治疗,张培东医生对李先生在跑步期间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病因进行了精准诊断,发现是长期过量无氧运动导致他的心脏长期超负荷,处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状态,进而诱发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最后出现心脏骤停。
据了解,李先生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但一直在吃药,血压控制得不错。他平时热衷运动,平均每天跑步5-10公里。李先生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还不错,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常常高达140甚至150。
张培东医生解释,每个人体质不同,在运动时,心脏有氧和无氧的心率“靶点”也会不同。一旦超过“靶点”,就从有氧运动转变为无氧运动,长期过量无氧运动,会对心血管造成损害,甚至导致心肌缺血。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张培东医生表示,并非所有的心肌缺血都会出现胸闷、心痛等症状,所以很容易被忽视。
而一旦出现症状,情况可能就已经很严重了。就像李先生,经检测,有氧运动心率靶点仅为110,平时跑步心率高达140、150也没什么太大感觉,但长时间高强度的无氧运动给他的心脏造成巨大的负担。
有氧运动心率“靶点”可以由心肺运动试验检查出来
如何知道自己的有氧运动心率靶点究竟是多少呢?张培东医生介绍,通过一次心肺运动试验检查就可以准确检查出来。
除了有氧运动心率靶点,心肺运动试验还可以进行心功能、肺功能、心脏缺血风险的精准评估。
据介绍,心肺运动试验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可以精准指导各种心脏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心肌缺血、胸闷、胸痛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借助心肺运动试验,可以进行心脏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指导全周期诊疗与康复,实现精确诊疗。
此外,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焦虑、失眠、心慌、心悸、肥胖、乏力、头昏、气短等各种亚健康状态人群,以及运动爱好者、极限运动员,同样建议定期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进行风险评估。
据介绍,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动脉硬化检测等检查,经过心血管专科医生和心脏康复医师的精确诊疗,能够更好地预防类似李先生心脏骤停意外事件的发生。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伍晓丹 韩羽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