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治疗之路上,患者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帮助一线临床医生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向患者传递疾病知识,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患教跟我学”专栏。本专栏汇集丰富多样的肿瘤科普文章以及易于患者理解的教育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患者教育资源库,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携手患者共赴健康之旅。
本期带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整理的警惕!这次“大姨妈”来得不是时候→期待与大家一同学习!
大多数女性自从进入青春期以来,身边便多了一位叫“大姨妈”的朋友,她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陪伴着我们,“相爱相杀”地走过数十载。终于到了绝经的年龄,终于可以欢天喜地送走“大姨妈”,却不承想这位“老朋友”的造访却给各位阿姨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高阿姨:绝经3年了,上个月大姨妈突然又来了!
张阿姨:我都快60了,可大姨妈月月都来,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赵阿姨:我今年55,之前大姨妈每个月准时来,这几年大姨妈半年来一次,一来就是1个月,真让人头疼。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位“老朋友”变成了
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呢?
正常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为21~35日;经期2~8日,平均4~6日;月经量:20~60 ml,超过80 ml为月经过多。
月经停止1年后再次出现阴道出血,就是我们常说的“绝经后阴道出血”。
(1)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这是绝经后阴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老年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肉瘤、卵巢肿瘤、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
(2)因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引起的血尿以及由肠道肿瘤、痔疮等引起的便血等。
(3)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全身性疾病或宫内节育器引起的阴道出血。
在所有原因中最需要警惕的是
子宫内膜癌
要知道,
绝经后“大姨妈”的来访
绝不意味重返青春,
她敲开的也绝不是幸福之门。
而是来为你敲响警钟!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60岁,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据最新全球癌症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女性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达42万,位列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六。
2020年中国女性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为8万,位列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九。在美国,子宫内膜癌是继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之后,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
1. 不规则阴道出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血性排液、恶臭等)以及下腹痛或腰骶部疼痛等。
2.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增大、压痛及出血等。
3.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后的子宫内膜超过5 mm)、回声不均或见异常回声团等。
4.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如CA 125升高等。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作用密切相关,常见于以下人群:
初潮早,绝经晚者;
·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AUB)、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不孕不育者;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功能性肿瘤患者;
·长期使用雌激素、他莫昔芬或雌激素增高病史者;
·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林奇综合征者等。
·另有少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相关性。
普通女性一生中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约2.6%;林奇综合征的女性高达50%~60%。
因此,建议有林奇综合征的女性每年行妇科检查+经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结直肠镜检查,完成生育之后可以考虑预防性切除子宫。
如何应对这“不速之客”?
不用过分担心,我们的“大姨妈”会第一时间“通风报信”。
1. 积极预防肥胖等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早期干预。
2. 经阴道B超检查是首选的无创辅助检查方法,子宫内膜癌活检(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子宫内膜癌吸管活检等)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病理组织学是确诊的“金标准”。
3. 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4. 定期随访,注意监测子宫内膜增长等情况。
只要能够及时准确识别,早期子宫内膜癌经过规范诊治后大多数患者的治愈率较高,总体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