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患者**,女,40岁,月经规律,P2G1,无特殊既往病史。
2017.11患者无意间发现右乳腺肿物,2 cm大小,无压痛,无乳头凹陷及溢液,无皮肤红肿,无橘皮样改变。就诊于当地医院,乳腺彩超:双乳腺增生;右乳低回声肿物,大小2.0 cm×1.3 cm(BI-RADS 4C级);右乳低回声(BI-RADS 3级)。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1、右侧乳腺A: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大小2.5 cm×2.5 cm×1.5 cm;2、右侧乳腺B:乳腺增生病。
我院病理会诊: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2级,未见神经侵犯、脉管受累及。免疫组化:ER(90%强+),PR(80%中等强度+)、HER2(2+)、Ki67%(30%)。
FISH检测:HER2无扩增。
进行右乳全乳房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标记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右乳)乳头及其大导管、基底缘未见癌组织。(右前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5。
术后诊断:右乳腺癌术后ⅡA期pT2N0M0。
辅助治疗方案:EC-T化疗,他莫昔芬5年。
2021.12患者因腰背疼痛就诊外院,骨显像提示多发骨转移。继续口服他莫昔芬,未行进一步诊治。2022.5患者症状加重,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卧床状态,无法自行翻身。2022.8 就诊我科,查体: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完善乳腺超声、颈部淋巴结超声未见异常,骨显像无法配合完成。CT:双肺背侧胸膜下坠积性炎症;双侧胸腔积液,邻近肺组织不张;全身多发骨质破坏(图1)。
图1 CT
进行骨病灶穿刺活检(图2),病理:低分化腺癌,符合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转移。免疫组化:ER(90%中-强+),PR(10%中等强度+)、HER2(1+)、Ki67%(70%)。
图2 骨穿刺活检病理
目前诊断:右乳癌术后 骨转移;双侧胸腔积液。DFS期:5年。一线治疗方案:OFS+哌柏西利+来曲唑,双膦酸盐及止痛治疗。治疗后患者骨痛减轻,生活逐渐恢复自理。CT提示:溶骨性病灶向成骨转化,双侧胸腔积液减少(图3)。
图3 CT
2023.11患者再次出现腰痛,不能久坐,走路困难。CT:全身多发骨质破坏,溶骨性范围较前增大(图4)。患者病情进展。
图4 CT
目前诊断:右乳癌术后 骨转移。PFS1期: 15个月。既往骨穿刺病灶行PIK3CA、ESR1突变检测,结果为阴性。二线治疗方案:OFS+依维莫司+氟维司群,双膦酸盐及止痛治疗。治疗4个月后患者骨痛症状逐渐减轻,复查CT:骨病灶稳定,无其他新发病灶。
该患者是一例年轻乳腺癌,分子分型为HR+/HER2-乳腺癌,在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出现多发骨转移。对于年轻乳腺癌来说,辅助治疗加入OFS是降低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合并高复发风险因素的患者,延长内分泌治疗也可进一步降低复发。与此同时,在乳腺癌术后定期的随诊复查非常重要,若早期发现复发转移并及时干预,可防止疾病进展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该例患者在骨痛症状出现后没有进行规范诊治,导致病情加重至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疾病复发转移后,应积极鼓励患者接受转移病灶的穿刺活检以确定分子分型。该患者复发转移病灶经穿刺活检证实为HR+/HER2低表达。一线治疗首选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同时对于绝经前患者应给予OFS。该例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全身骨病灶向成骨转化,并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一线治疗时长15个月,病情进展仍以骨病灶进展为主,因此二线治疗可考虑继续内分泌治疗。患者PIK3CA、ESR1无突变,给予目前可及性较好的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氟维司群。治疗后患者骨痛改善,CT提示病情稳定。从真实世界数据来看,CDK4/6抑制剂进展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中位疾病缓解时间在3~4个月。因此,嘱患者定期复诊,严密检测病情变化,若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后续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分子分型选择其他治疗策略,包括更换靶点治疗、其他内分泌治疗、ADC治疗和化疗。
上期链接:更换为ADC(病例分享篇)
福利1:学习期间,我们将选取10个优质评论(50字以上且具有真情实感),入选者有机会获得价值100元的当当读书卡、伴手礼包(内含硬质帆布包、笔记本、水杯等)或64G的中国医学论坛报社Logo U盘。
福利2:累计3天签到打卡,可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2024年半年数字报。
福利3:累计7天签到打卡,可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2024年全年数字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