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化疗骨髓抑制打升白针就够了,真相是……

2021-01-29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患者生存和照护非原创


很多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白细胞降低,随后出现骨髓抑制等情况,现如今,不论是辅助化疗,联合化疗,仍离不开癌症患者的‘必修课’——化疗,长时间的化疗一定会对身体造成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升白呢?升白针又可以长期打吗?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化疗伤害骨髓和三系细胞


化疗是一种全身的肿瘤治疗,所以,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化疗的药物也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进行抑制,由于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所以骨髓的抑制会直接造成造血功能的降低。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的值都会随之降低。


白细胞来说,在人体内,白细胞从出生到死亡,也就只有一周的寿命。在正常的身体情况下,人体的白细胞保持着不断更替的动态平衡。


但是,在化疗的癌症病人中,白细胞的动态稳定就被打破了,由于白细胞的‘制造工厂’的损伤,所以生成的白细胞量已经远远不够代谢和使用。所以,才会造成白细胞的减低,同时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降低。



血象检测怎么做?


其实除了看化验单,更加要注意的是:验血的时间点很重要!


  • 化疗结束后第5~6天是白细胞下降的开始,如果此时白细胞在2.0x10^9/L左右,则需要立即处理。


  • 化疗后17~18天,白细胞高于2.0x10^9/L,如果没有发烧就不需要处理,因为此时白细胞处于上升阶段,可以自行恢复。


  • 有些初次使用升白针的患者反映,注射后会有比较严重的骨痛的症状,轻者是胀痛,重者会有难以忍受的刺痛。这类患者可以在打针前半小时服用一些解热镇痛类药物,来缓解副作用。


认真解读化疗期间的检查结果,背后大有文章。

在血常规化验单


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就叫作白细胞减少(WBC<4.0×10^9/L)当白细胞减少的时候,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肌肉酸胀、低热、食欲下降、嗜睡等症状。


白细胞降低会怎么样?



1、白细胞减低程度不明显:这时候,没有特别多的症状,可能出现乏力,没胃口。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如果这个时候患者正在化疗,那么可的骨髓已经受到抑制,将来会影响后续治疗。


2、白细胞减少严重:这时候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感染的症状,这个时候,不要犹豫;可以用升白针或者药物。


3、骨髓抑制严重: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血小板也非常少,血细胞也非常少;这个时候要升高和补充的不仅仅是白细胞了。而且要绝对卧床静养。


到底如何升白?


对于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打升白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其实,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一个正常和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打升白针。


1
轻微的白细胞减低

首先,轻微的白细胞降低的时候,如果确定是由于化疗引起的,还有些化疗方案确实对骨髓伤害较大,这些都可以进行预防性的升白针注射。因为,升白针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中的意义,是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减少因「夜长梦多」而继发感染的风险。


当然,食补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更适用于在化疗开始前,或者化疗期间长期食补。



2.
白细胞减低,但是没有合并感染

对于轻中度骨髓抑制,口服的升白药就变得很重要且必须了。


可采取口服促白细胞生成药(如维生素B6、血生、鲨肝醇、肌苷、升白胺、利可君等),但均缺乏肯定和持久的疗效。患者可选用1~2 种,每4~6 更换一组,直到有效,若连续数月仍不见效者,不必再继续使用。


3.
已经合并感染的患者

对于在化疗此期间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一定要应用升白针。为了尽快提升白细胞到安全水平,也更加利于感染的控制。


白细胞减少合并感染

白细胞(3.0~3.9)x10^9/L时通常不处理;

②白细胞在(2.0~2.9)x10^9/L,患者没有发烧或者感染时,可以暂时观察;

③如果合并发烧或者感染时,需要进行抗感染和升血小板治疗;

④当白细胞低于2.0x10^9/L,不管有无发烧,都需要应用升白药。



升白针该用多久,怎么用?


白细胞要升高到正常(4×109/L)才能停药;也有人说,停药以后白细胞还有一个下降的过程,所以要等白细胞升到 10×109/L 以后才能停药。实际上,这里的核心问题仍旧是白细胞减少后感染的「风险」问题。


根据白细胞增殖的特点,白细胞减少一般出现在化疗后的 7~14 天,其水平变化呈「U」字形,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根据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程度和患者的情况,综合判断是否用升白针以及用到什么时候:


1. 如果白细胞减少发生在「波谷」之前,而且程度比较重,那你就要予重视了,积极的给予升白治疗,升白针的使用时间,一般要跨越上述化疗后的白细胞低谷,直到白细胞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程度;


2. 但如果白细胞减少是在「波谷」之后,患者血象呈逐渐恢复的趋势,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又不是很重,那你「按兵不动」、密切观察也是可行的。


给升白针的目的,就是使患者安全度过化疗后 7~14 这段危险期,应用升白针的时间,要根据患者上述情况来灵活确定。


「升白针」治疗性应用的用法,一般是 5ug/kg,皮下注射。大多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即G-CSF)的剂型是 150ug/支,所以临床上一般是 150ug,每日皮下注射 1~2 次。皮下注射的目的,是使细胞因子能缓慢、持续释放,以刺激骨髓粒系的增殖。


预防性升白针,到底该怎么打


从化疗方案角度讲:使用高强度方案的患者,如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预计骨髓抑制持续的时间长(7 或 10 天以上)、程度重(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低于 0.5×109/L),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就需要及时予升白针,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从患者角度讲: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合并慢性心、肺、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一旦感染很可能危及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病人本身耐受力差,为了预防感染,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要及早给予升白针,使患者尽快度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这段时间,减少发生感染的风险。 


从既往治疗史角度讲:对于既往多次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或是疾病浸润骨髓的患者,其骨髓的代偿能力差,也需要在化疗后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对于术后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及那些存在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是易于感染,抑或是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这些患者也需要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以上几种情况下,升白针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而如果化疗药强度本身弱,白细胞降得不多又或者患者是中青年,没有脏器并发症,即便出现感染也有很大把握能够控制,这类患者化疗后如果出现白细胞减少,给予密切观察也是可行的。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14-21天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升白针的误解


网络上不少言论将升白针的使用妖魔化,使患者和及家属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科学分析揭晓答案。


升白针不是万能的

很多患者认为,白细胞降低了就马上要打升白针!是药三分毒,化疗药物由于有强大的抗肿瘤药性,因此对于骨髓也是有一定伤害的。有的时候,患者会出现轻微的白细胞下降,这个时候可以在化疗初期就食用一些升白的食谱。


轻微的白细胞下降代表白细胞的“生产商”骨髓,并没有不可恢复的抑制,等它恢复功能了,就会慢慢好了。


相反地,很多患者在白细胞非常低,骨髓抑制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用升白针维持继续化疗。


其实在骨髓非常劳累的情况下,升白针就相当于资本主义剥削家一样,还一直鞭打要求‘它生产白细胞’,这个时候生产出来的白细胞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所以这个时候,不停地鞭策催促可能适得其反,对骨髓造成伤害。这时也可以适当暂停化疗,给骨髓喘口气的时间。


打升白针会引起白血病?!

患者群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打升白针会引起白血病,事实是这样吗?


2010年发布了一项重要的荟萃分析发布。研究者收录了25项临床试验数据,包括12700余例接受化疗患者,分为用升白针组与不用升白针组,结果发现:使用升白针所引起的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微乎其微的(较不用升白针提高了0.4%);但是,不用升白针比用增加了3.4%的死亡率。


也就是说,为了降低本身就微乎其微的白血病风险而坚持不打升白针,事实上却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的死亡风险,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来源:乳腺癌互助圈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