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血管组 孙春鸣 苏娅
西方国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占缺血性中风患者的10%~15%,而在亚洲,这一比例高达46.6%[1]。患有ICAS的患者更容易卒中复发,因此对于症状性ICAS(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sICAS)患者的处理是临床实践中经常面临的问题。SAMMPRIS试验[2]、VISSIT试验[3]以及CASSISS试验[4]提示,与药物治疗相比,支架植入没有带来近期或远期获益。
基于上述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团队带来的CASSISS-FU研究进一步延长随访期,旨在明确中位随访7年的时间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比单纯药物治疗带来额外的获益。
2024年5月17日,第十届ESOC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鹏教授代表CASSISS-FU研究团队,汇报了该研究结果。
梗死区域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99%)的TIA或mRS 0~2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1)过去3周内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病史
2)仅有脑干或基底节穿支梗死的患者
研究设计: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试验,预计样本量380例。
随机分组:研究者对符合标准的患者1:1随机分组,药物组仅接受标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抗3个月后改为单抗,并根据2014 AHA/ASA指南控制危险因素),支架组在分组后的3~5天额外接受Wingspan支架植入治疗。
主要结局:复合临床结局指标,包括入组后30天内发生卒中、死亡或在责任动脉供血区内30天后发生卒中。
次要结局:
1)责任动脉供血区的卒中;
2)致残性卒中或死亡;
3)任何卒中、TIA或心血管事件;
4)死亡。
不良事件:一年内发生的致残性卒中、症状性颅内出血或死亡,以及在入组后发生的全因死亡。
研究从2014年3月到2016年11月入组,共招募了380例患者,并随机分配至支架组(188例)和药物组(192例),排除入组后不符合条件的患者,共计358名患者入组,有237例(66.2%)完成了7年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4年(IQR 6.0~8.0年)。
主要结局:复合临床结局指标,支架组占比14.8%,药物组占比14.3%,P=0.97,无显著差异。
次要结局:
1)责任动脉卒中事件:支架组占比14.8%,药物组占比14.3%,P=0.97,无显著差异;
2)致残性卒中或死亡:支架组占比16.5%,药物组占比14.3%,P=0.70,无显著差异;
3)任何与支架或药物治疗相关的卒中、TIA、心血管事件:支架组占比21.6%,药物组占比28.0%,P=0.08,无显著差异;
4)全因死亡:支架组9.1%,药物组7.1%,P=0.60,无显著差异。
安全性终点(ITT分析):支架组与药物组30天内卒中事件、1年内卒中事件、死亡无统计学差异。
1)研究的参与者主要是汉族人群,其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种尚不明确;
2)并未评估单独进行支架成形术或其他器械(例如,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
3)药物治疗遵循2014年美国卒中学会的指南。
即使在长期随访中,症状性重度ICAS患者,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仍未带来额外获益。在这类患者中,药物治疗仍是卒中长期预防的基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