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诊断通常采用呼吸道标本,上呼吸道标本主要包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nasopharyngeal swab,NPS)、鼻咽吸取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s,NPA);下呼吸道标本主要包括痰液、气管吸取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等。上呼吸道标本检出病毒能否真正反映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尚有争论,但是由于儿童下呼吸道标本的获得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常用鼻咽吸取物和鼻咽拭子代替下呼吸道标本。
聚酯纤维、涤纶或人造丝头,柄部为塑料或铝的拭子:宜用于病毒学检验标本的采集。病毒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不宜使用柄部为木质的拭子。
棉拭子:宜用于支原体检验的阴道、宫颈及尿道标本的采集,不宜用于细菌(特别是苛养菌)、衣原体检验标本的采集。
涤纶拭子和尼龙拭子:宜用于病毒和细菌标本的采样。
植绒拭子:由尼龙纤维经专有的喷雾技术制成,宜用于呼吸道病毒采样和真菌培养标本的采样。
藻酸钙拭子:宜用于衣原体和百日咳鲍特菌鼻咽拭子的采集。但不宜用于脂质包膜病毒及细胞培养的采样,不宜用于淋病奈瑟菌及解脲脲原体的采样。
1. 咽拭子
咽拭子包括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多数呼吸道病毒的主要感染复制部位为后鼻咽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其次为前鼻孔和口咽部纤毛上皮细胞,因此,鼻咽拭子的病原检出率较口咽拭子高。在操作前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采集鼻咽拭子时,采样者完全没有必要站立在患者正对面。不论患者坐位,还是卧位,右利手者可站在患者右侧,左利手者可站立其左侧进行采样操作。侧位站立的优点是如果患者有咳嗽、打喷嚏等,可及时避开。鼻咽拭子通过鼻孔后,以垂直于头部冠状面或面部深入,从下鼻道深入抵达鼻咽后壁,有触墙感即可。鼻咽拭子进入鼻腔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鼻咽拭子在鼻咽黏膜上要捻转,并保留10~15秒,然后取出。儿童配合度较差,实际操作中,一般充分捻转2-3次后,三五秒就取出拭子。采集口咽拭子时,患儿先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于漱口不合格者,可嘱患儿少量饮水吐出或咽下;嘱患儿张口发“啊”音,以暴露口咽部,必要时用压舌板压住患儿舌部,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或悬雍垂的后侧,适度用力抹拭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并适当旋转以增加接触面积,注意避免触及舌部。咽拭子应置入病毒运输液或其他缓冲液中。
上呼吸道标本拭子采集部位
2. 鼻咽吸取物
鼻咽吸取物较咽拭子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可用于病毒核酸和病毒抗原检测。采集鼻咽吸取物时,将无菌吸痰管与无菌收集器相连,再将吸痰管送入患儿鼻咽部至产生抵抗,稍回抽,利用负压吸取鼻咽部分泌物1~2 ml至无菌收集器中。压力的调节以能吸出分泌物为宜,对婴幼儿压力一般不超过200 mmHg(1 mmHg=0.133kPa)。导管中的残余液体,可加入病毒运输液或者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至收集器中。部分儿童可采集鼻咽洗液,利用连有注射器或真空管的导管,向鼻腔中注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将灌洗液通过导管上的注射器或真空管转移至含有病毒运输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收集器中,适合于病毒核酸检测。
3. 痰液
痰液适合于病毒核酸和病毒抗原检测。采集前准备无菌收集器和清水,并向患儿提供指导,用清水漱口2~3 次,再用力咳出深部痰液,将痰液咳入无菌收集器内,盖好并拧紧杯盖,尽快送检。也有报道采用诱导痰的方法获得标本检测呼吸道病毒,但是在年幼儿常不能获得合格的痰液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 低倍视野),因此常用鼻咽吸取物代替。
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SARS-CoV-2检测,需要采取空气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手套、长袖隔离衣、护目镜和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的防护口罩)。尽可能在通风良好的单间,即达到12ACH的负压病房或达到160升/秒/人的自然通风的房间内。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该房间。及时进行环境及物表消毒。
标本送检因病毒活性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呼吸道标本应在室温下30 min 内送检,4℃环境下可在2~4 h 内送检,来不及处理的标本4℃保存不应超过48 h。准备做病毒培养的标本在运送过程中需要保存在病毒运输液中,液体标本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一般不必使用病毒运输液运送。但要注意的是,当需要对标本进行多种微生物检测时,采集的标本中不宜加入病毒运输液,而需要分别采样或将标本分装至合适的运送培养基中。
如果预计可能延迟24 h 才能送检,标本应在-70℃条件下保存,但用于病毒分离的样本不推荐低温冷冻(≤-70℃)。同时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 张楠、宁雪、刘冰
本文首发自BCH儿童感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