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错过等一年,点击图片参与活动↓↓↓
内镜检查在包括食管在内的胃肠道癌症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内镜检查对内镜医生来说并不总是容易的,因为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表现非常轻微。因此,分享以下关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14个重要问题。
内容回顾
内镜切除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各复查1次内镜,若无残留或复发,此后每年复查1次内镜。随访时应结合染色和(或)放大内镜检查,发现阳性或可疑病灶行靶向活检及病理学诊断。此外,对于仅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M3、SMI 期癌,每次复查应行颈部超声检查、胸部CT检查及超声内镜检查,注意有无淋巴结肿大。而对于多发食管鳞癌及食管碘染色多部位不染色者异时性食管鳞癌发生率高,建议随访1年后未见残留复发者,其后的每6个月复查1次。
目前常用的预防早期食管癌ESD术后
瘢痕狭窄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标准方法,但大面积食管病变ESD术后容易并发食管狭窄,当食管病变大于食管3/4周时,内镜切除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为70%~90%,而对于食管全环周病变切除者,术后狭窄的发生率几乎为100%;而如何有效预防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仍然是一个难题。目前,对于 ESD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应用糖皮质激素,此外还有再生医学的黏膜移植等方法。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性细胞的渗出,减少肉芽组织的增生以及黏膜下层的纤维化,并且可以降低脯氨酰羟化酶的活性,增加胶原酶活性,从而减少胶原沉积,加速分解,减少瘢痕的形成。目前应用的方法主要有口服和创面局部注射。
(2)再生医学
利用自体或异体细胞来填补食管缺损,从而减少瘢痕和狭窄形成,为食管ESD术后黏膜缺损的修复开辟了新道路,主要分为自体细胞移植和细胞膜片移植。
作者:王雯等
内容节选自《消化内镜入门及规范操作》
来源:EndoNews内镜新知
【猜你想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