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6月8~10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病分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办的2018年第九届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论坛暨2018北京第十届肠黏膜屏障与相关疾病论坛在京召开。此次会议针对肠黏膜屏障相关疾病和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2项热点议题,旨在更好地提高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增进国内消化同道们的交流。
肠菌-黏膜屏障相关作用与大肠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房静远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及我国均居前位。大肠癌的发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肠道稳态,即肠道微生态和肠黏膜屏障,而肠道稳态受到饮食等多种外界因素影响。
肠黏膜屏障的解剖结构自外至内为微生物屏障、黏液屏障、上皮细胞、调节血流及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以及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免疫细胞。根据功能,肠黏膜屏障可分为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以及免疫屏障。
肠菌会对肠黏膜的机械屏障产生影响。饮食会通过改变肠菌影响肠黏膜的机械屏障,例如摄入的膳食纤维可经肠菌作用产生多种短链脂肪酸,改变肠腔pH值,进而影响菌群,多项研究发现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会导致黏膜屏障的功能障碍。另外,致病菌可以直接破坏上皮间的紧密连接。此外,大肠癌化疗常用的环磷酰胺、多柔比星会导致肠黏膜完整性的破坏,动物实验发现这种作用是通过扰乱肠道菌群导致。
肠菌会影响黏膜屏障细胞的代谢。多项研究发现来自肠菌的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调控肠黏膜细胞的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而抗生素和饮食成分等环境因素会影响短链脂肪酸的水平。例如膳食纤维经肠菌酵解而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琥珀酸盐,是肠内糖异生的底物,直接为黏膜屏障细胞提供能量。另一项研究发现阿莫西林或万古霉素可通过降低肠菌多样性,减少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的代谢。
肠道微生态-黏膜免疫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腺瘤-腺癌途径还是炎癌途径,免疫紊乱均参与其中。例如多项研究中曾阐释,与免疫相关的TLR受体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IL-22+CD4+T细胞会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来源于Th22细胞的IL-22会刺激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干性。而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等均会影响黏膜免疫,进而影响炎症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例如研究发现,肠菌紊乱会引起反式维甲酸缺乏从而致炎诱发癌症,而补充维甲酸可以提高CD8+T细胞的黏膜免疫应答而抗癌;双歧杆菌可通过加强抗PD-L1作用影响免疫功能,进而抑制黑色素瘤生长。致病菌与共生菌的失衡会导致免疫紊乱及炎症,抗炎及致炎因素的失衡会导致炎症甚至肿瘤。
综上,肠道微生态与黏膜免疫间相互作用复杂,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密切,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史晨辰 整理 房静远 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