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专栏,每周一期,敬请关注。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郎景和
《生命的脸》是美国医生作家舍温·努兰的另一部惊世之著,可以认为是他的《死亡的脸》的姊妹篇。
当我写完了《死亡的脸》的读后感之后再写本文时,始初觉得有些轻松,但随着思索和写作,似乎觉得愈加沉重起来。因为,此书作为“完全生存手册”,我们作为医者,又真正领会得如何?践行了多少?
这本书的写法是将其35年来的行医心得,以12章具体的病例加以剖析展现,真实、细腻,而又生动、深刻。
作者显然不是让读者去学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笔者也曾给北京晚报写过条幅:保健靠自己,看病找大夫),而是让读者洞察人体的奥秘,特别强调人体的自我保护、调整和修复能力,甚至认为这才是战胜疾病的决定性因素。这是贯穿本书的基本观念或主线。
从细胞、组织、器官到身体功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版图;有江河湖海、平原山岭,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还请注意,这是富于智慧的机体,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尽管过去的一二十年(较之此书的出版),医学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作者的基本观念不仅没有过时,而是愈加熠熠生辉。作者强调的整合是高屋建瓴的箴言,“平衡是一种技巧”,是机体掌控和医者守则。医者和患者都不应忘却“就生物体而言,没有动乱就没有安定”——这乃是生命运动辩证法。
出于我的专业兴趣,我仔细阅读了第8章“子宫的演出”,讲述一位29岁妇女从妊娠到分娩的全过程,即分化之舞、新的体验、神圣的时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但作者的观点并非限于此,而是强调机体的自身调解能力,才是完成这一复杂过程和“十月长征”的关键。
章尾引用的是英国诗人多恩的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使我想起林巧稚大夫给我们讲的:分娩是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好像一把四条腿的桌子,看似出不了这个门,可是七拐八拐,还是全然无损地搬出来了。
虽然,我们并不排斥医疗帮助或者助产手段,但是分娩包括骨盆、产力、胎儿3个因素,也是相互作用,“协约”机转的。要不要干预?何时干预?如何干预?这就是妇产科医生的理念、经验和智慧了。
医生的智慧、病人的智慧、病人身体的智慧是要结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的。可不是天鹅、大虾和梭鱼,三力分支,车不动矣!
西医学从维萨里的解剖、哈维的血液循环,到如今的基因组学、蛋白质学、遗传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入,到了事必称“精准”的时代。人们,包括医生自己,可能太过高估了医者和医药的能力了,太低估了“身体的智慧”。我们对人体的认识,可能只是一个星球,需要求知的却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我们对疾病的治疗、治愈也只在少数。
作者的智慧也会感染给他的病人和读者,哪怕是治愈无望,也一样有吟咏优美、深刻动人的生命之歌。一个正值生命弥留之际的青年,竟会如此呐喊:我将伸手摘月!若是失败,也仍与星辰同在。这不啻是一阙叹为观止的生存诗歌。
我不忍舍弃本书作者在开篇就引用的圣·奥古斯汀《忏悔录》中的一段话:
人眼见群山之高、浪涛之巨而啧啧称奇,
也因河流滔滔、大洋无边以及星辰运行而讶然,
却不曾对自己的身体发出一声惊叹!
聪明的公众或读者们,要了解自己的生命,不妨从读这部书开始;
聪明的医生们,要想做个好医生,也不妨读读这部书。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