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BMJ新论著 | 国内多中心研究探讨初诊严重高血糖患者强化后简化治疗策略

2024-10-22作者:liuy资讯
导语

高血糖对靶器官的损害具有代谢记忆效应,大量研究证据显示,经过早期积极的干预,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可实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逆转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推荐新诊断的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启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SIIT)治疗。约50%患者可获得1年以上的T2DM缓解。同时,共识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增加、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和治疗措施、β细胞的持续衰退等都可能导致高血糖复发,建议在强化治疗后进行序贯治疗以维持长期血糖控制。强化治疗后序贯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是内分泌医生较为关注的话题。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团队在医学权威期刊The BMJ上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探讨了伴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断T2DM患者强化治疗后的简化治疗策略。为此,医脉通特邀李延兵教授分享此项研究开展的初衷,并对该研究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进行专业解读,以探讨其对临床诊疗实践及指南推荐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为优化糖尿病临床管理提供新的见解。


video




近日,您带领团队在BMJ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ntense simplified strategy for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yperglycaemia: multicentre, open label, randomised trial”的研究,这为降糖治疗的方案选择提供的新的有力的循证支持。请您介绍一下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

图片1.png

这项研究旨在建立一个伴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断T2DM患者的强化简化治疗模式。在糖尿病的起病过程中,高血糖有不良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于新诊断的患者,我们主张尽早起始治疗,并且长期维持血糖达标。对于伴有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疗模式,如单药起始、逐步加强的方式,会延迟实现血糖达标的时间,不利于远期并发症的改善。


对于严重高血糖的T2DM患者,相关指南推荐联合治疗,或者起始胰岛素治疗,但具体的治疗路径目前尚未建立。既往研究表明,对严重高血糖患者进行SIIT,可以帮助其快速降低血糖,清除高糖毒性的不利影响,改善胰岛功能,恢复胰岛素敏感性,使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SIIT对血糖的改善作用逐渐减弱,仅进行一个疗程的SIIT,可能不足以获得更持久的血糖控制。因此,我们提出了“先强化、后简化”的治疗理念


在强化治疗后,选择一种简便,可口服给药,患者耐受性较好,又具备可支付性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对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带来更好的作用。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全国、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该治疗理念的可行性。




请您介绍下具体的研究结果和研究亮点?您觉得这些研究结果对T2DM临床实践有何积极影响?

图片1.png

研究结果非常令人振奋,两到三周的强化治疗结束后,予以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中等剂量(1g/d)治疗,在长达48周的维持期能够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平均HbA1c维持在6.2%,血糖控制达标率(HbA1c<7%)高达80.4%,而使用利格列汀或二甲双胍中等剂量单药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可维持在72%左右。此外,值得强调的是,研究纳入患者的基线平均HbA1c为11%,均为严重高血糖患者,而利格列汀或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亦或是两者联合治疗,均能实现持续的血糖控制,且耐受性良好,长期治疗依从性良好。


既往研究表明,T2DM患者的早期血糖控制对远期并发症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诊断后1年内血糖达标有利于减少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以及降低死亡风险。因此,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4i)联合二甲双胍的维持治疗方案,对于SIIT治疗后的长期血糖管理以及减少远期慢性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选择DPP-4i利格列汀作为研究药物?您认为DPP-4i与二甲双胍联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图片1.png

此项研究SIIT的后续治疗采用DPP-4i利格列汀,或中等剂量二甲双胍,或两者联合治疗方案。可以看到,联合治疗方案一方面可以带来更好的血糖控制和更高的达标率;另一方面,从机制上讲,两者联合能够更好地改善并维持β细胞功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DPP-4i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作用机制独特,降糖疗效确切,能够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此外,DPP-4i对β细胞功能的改善为葡萄糖依赖性,可与多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整体安全性良好,胃肠道耐受性较高,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和体重,总体心血管安全性为中性。其中,利格列汀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肝功能不全,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可全程使用。DPP-4i是目前国内指南推荐的T2DM患者,特别是老年T2DM的基础用药。


DPP-4i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互补,其中,二甲双胍针对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可有效改善基础血糖,而DPP-4i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改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可以带来整体的血糖改善,并能更好地改善餐后血糖,两者联合可发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此外,DPP-4i的胃肠道耐受性高,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加之二甲双胍选择的是中等剂量,其胃肠道耐受性明显提高,且二甲双胍本身无低血糖风险。因此,DPP-4i联合二甲双胍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易耐受的治疗方案,可用于SIIT治疗后的长期血糖管理。值得一提的是,DPP-4i和二甲双胍的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DC)可进一步简化治疗方案,减少用药片数,患者心理接受度更高,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降低用药负担。


当然在心血管和肾脏获益方面,也可以考虑采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受体抑制剂(SGLT-2i)、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药物,这些同样是我们未来需要深入探索的治疗方案。


结语



本项研究为临床初诊严重高血糖的T2DM患者SIIT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SIIT后采用降糖治疗的强化简化策略,尤其是利格列汀加二甲双胍组合,可持续改善初诊严重高血糖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β细胞功能。这一先强化、后简化治疗理念及后续降糖方案的选择为T2DM临床决策及指南推荐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


专家介绍


李延兵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二级教授、内分泌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广东省卫生厅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垂体学组副组长

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国家级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优粤人才

国家重大慢病重点专项首席专家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胰岛B细胞保护及慢性并发症防治,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BMJ、 Lancet、Diabetes Care、Metabolism 、Thyroid、JCEM等著名学术刊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成就奖等多个奖项


文章 SC-CN-15970

视频 SC-CN-15969

有效期至 2025年10月18日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PART
更多精彩

↓↓↓


5-1.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