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肠癌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多学科协作在大肠癌领域的开展,我国肠癌精准诊疗不断进步,已较以往取得显著成绩。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肠癌的防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策略,促进结直肠癌精准诊疗的发展,2019年11月9日,值默克肠癌精准论坛在南京召开之际,我们采访了前来参会的多位在结直肠癌领域颇有建树的权威专家。本期,我们将分享河南省肿瘤医院杨树军教授在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维持治疗方面的诊疗经验。
Q1:临床中,对于那些以姑息治疗为目标的RAS野生型左半mCRC患者,在靶向药物的选择上您会优先考虑何种治疗顺序?
杨树军教授:
对于RAS野生型左半mCRC患者,无论是转化治疗还是姑息治疗,一线靶向药物的首选都是西妥昔单抗。已有充足的的临床证据显示,其可明显延长此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此外,其在肿瘤早期退缩(ETS)指标上亦有理想的表现。西妥昔单抗和化疗药物同样作用于肿瘤细胞,二者之间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可以产生很好的近期疗效。当用于潜在可切除mCRC患者转化治疗时,可以快速发挥缩瘤作用,达到手术的治疗目的。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中,也明确指出,对于全RAS野生型左半mCRC,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要优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该“规范”也是我国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需要贯彻执行的准则。
FIRE-3研究证实,对于一线采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发生进展的患者,二线换用贝伐珠单抗的疗效要优于贝伐珠单抗跨线治疗,这可能是由于西妥昔单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将治疗早期的肿瘤缩小进一步转化为长期的生存获益。
Q2:抗EGFR单抗在RAS野生型右半mCRC患者的一线缩瘤中有哪些治疗价值?
杨树军教授:
这是目前临床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药物的评估要通过四个方面:疗效、安全性、使用便捷性、价格。
西妥昔单抗进入医保以后,患者治疗的经济压力已经得到极大缓解。前期大量临床研究的开展也使其安全性得到了普遍认可,不良反应可接受。在疗效方面,其对右半mCRC的疗效并没有取得在左半那样突出的疗效,这可能与左、右半mCRC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目前的临床证据显示,爱必妥对右半mCRC的疗效并不劣于贝伐珠单抗,二者统计学没有差异。因此,在右半mCRC的治疗中,我们不应排除西妥昔单抗的使用,理由包括几方面:第一,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早期缩瘤疗效更好;第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停药后无需等待可直接进行手术,可最大程度抓住最佳手术时间窗;第三,对于存在贝伐珠单抗治疗禁忌症的患者,更加适用西妥昔单抗。
Q3:对于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适用人群、进入维持治疗的时机、维持疗效评估指标是什么?
杨树军教授:
维持治疗的目的是延长那些晚期mCRC患者的PFS及OS。 通常来讲,维持治疗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疗效确切的原治疗方案不变,降低剂量,或在原方案基础上去掉某种药物;第二种是停用原治疗方案,换用新的治疗药物。 相对于其他肿瘤,肠癌治疗药物可选择的余地较小,因此通常选择原方案减药。
西妥昔单抗对肿瘤细胞有直接作用,因此本身就可以产生维持治疗的作用,目前也有研究证实了其单药用于维持治疗的疗效。目前,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原方案减少一种不良反应较大的化疗药物)或单药都是可选的维持治疗方案。我个人认为那些治疗有效的患者(CR或PR)是适合接受维持治疗的人群;而对于疾病稳定或者有微进展的患者,上述维持治疗方案的获益还需要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需要注意的是,mCRC维持治疗的时间应该在2-3个月,也就是6-8个周期,延长治疗时间可能面临不良反应升高的风险。此外,维持治疗的评估主要通过两个指标进行评估:第一,是否出现影像学的进展;第二,是否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