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irculation:衰弱对强化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心血管研究展播】

2024-04-1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衰弱对强化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

发表期刊:循环》[Circulation,IF(2022):37.8]

通讯作者:杜昕、蒋超

第一作者:王志燕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推荐理由



衰弱与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随着强化降压理念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荐,衰弱患者是否能接受强化降压治疗还不得而知,有必要知道衰弱是否会影响强化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解读


本研究利用收缩压干预试验(SPRINT)研究的数据,纳入9306名患者,进行了衰弱指数构建。分别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在有无衰弱的患者中,分别从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评价角度评价衰弱对强化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


本研究主要的有效性终点为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次要有效性终点包括主要终点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全因死亡。安全性终点包括研究收集的严重不良事件和降压相关的不良事件,如低血压、晕厥、心动过缓、电解质异常、创伤性跌倒、急性肾损伤、低钠、低钾和高钾血症。


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67.9±9.4岁,其中2560人(26.7%)合并衰弱。在中位随访3.22年的时间内,共发生561例主要终点事件。衰弱患者在强化和标准降压组中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高[调整后的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2.10(1.59~2.77)和1.85(1.46~2.35)]。除了心血管死亡,衰弱对强化降压在主要和次要有效性终点获益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在心血管死亡终点上,有衰弱和无衰弱患者的HR和95%CI分别为0.91(0.52~1.60)和0.30(0.16~0.59),交互作用P=0.01。此外,衰弱对强化降压导致的严重不良事件和降压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2023年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影响因子37.8分



专家点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衰弱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健康问题,衰弱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在本研究中,衰弱患者比非衰弱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增加3倍,MI或卒中的风险增加了2倍。本研究还发现,衰弱患者和非衰弱患者同样可以从强化降压中获益,且不增加不良事件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的FI也是回顾性构建的,证据等级比较低,难以得到确定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在研究强化降压干预对心血管疾病获益方面,目前还缺乏专门针对衰弱患者的研究。有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RETREAT-FRAIL)预计纳入1126名80岁以上且SBP<130的衰弱人群,评价在减少降压药物治疗和常规治疗对此类人群的全因死亡的影响。



作者介绍


图片8.png
通讯作者

杜昕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安贞医院心衰中心执行副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系务委员会委员。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心联乔治心脏健康研究所所长、汝阳农村健康研究所所长。任Circulation杂志、PACE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等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承担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1项 、首都发展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


图片9.png
通讯作者

蒋超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具有扎实的心血管临床诊疗功底。目前师从我国心律失常领军专家马长生、董建增教授,擅长各类心律失常疾病的药物及导管消融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等项目,参与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临床研究项目。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Hypertension等心血管权威期刊发表论著多篇,成果被国内外指南所引用,入选北京市“青苗”人才项目。


图片7.png
第一作者

王志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博士在读,专业方向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擅长心力衰竭临床诊疗、心律失常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围术期管理。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大专项研究、首都发展基金在内的多项课题研究项目。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数篇。




团队介绍


安贞医院心衰中心具有专业床位40余张,医护50人,在合并严重心衰患者的房颤射频消融、心室再同步化治疗、ICD置入、冠脉介入等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诊疗规模居国内前列;在合并心衰的心脏病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移植手术的围术期管理以及心衰的院外管理方面均由突出优势。拥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 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的心衰治疗中心。在学科上,建立了心肌病心衰、心律失常性心衰、瓣膜性心衰、缺血性心衰等不同的研究领域,提出和验证了安贞规范化治疗路径;建立了器械治疗的心衰患者,包括起搏器、ICD/CRTD程控和随访以及不良事件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在心衰康复、心衰营养和心衰情绪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安贞特色。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