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生物瓣膜虽无须终生抗凝治疗,但耐久性有限,不过在老年患者中,耐久性尚好,70岁以上患者15年再干预率可低至 8%。
综合目前指南推荐,适宜接受机械瓣膜者包括:
PARTNER 1、CoreValve US Pivotal High Risk、NOTION等研究提示,TAVR瓣膜耐久性很可能不劣于外科生物心脏瓣膜,但未来还需要10年以上的高质量随访数据进一步支持TAVR瓣膜的长期耐久性。
此外,TAVR治疗还需要考虑术后冠脉通路的保留,具有较高的密封裙边和瓣叶交界的自膨胀式瓣膜被认为更容易出现冠脉通路受阻的情况。
为解决瓣叶交界位于冠脉开口前的问题,瓣叶交界对齐技术被应用于自膨胀式瓣膜,降低冠脉开口受阻的发生率。
目前研究报道的TAVR术后亚临床血栓发生率为2%~40%,主要是术后CT检测时间的差异,荟萃分析显示,亚临床血栓发生率在15%左右。
当前最新指南推荐对于无抗凝适应证患者仅需要抗血小板单药治疗,而有抗凝适应证患者仅需要口服抗凝药单药治疗。但由于证据的缺乏,对于亚临床血栓的临床意义及其管理,指南未能给出明确推荐。
2020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注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新一代的TAVR瓣膜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器械成功率得以显著提升,瓣周反流得到极大改善,治疗效果接近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1年死亡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相似。但以上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这类患者存在高度的选择性。
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接受TAVR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如何选择合适解剖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TAVR瓣膜在这类患者中的耐久性问题,以及患者合并的升主动脉扩张在TAVR治疗后的发展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2020年AHA/ACC指南及2021年ESC/EACTS指南均推荐再干预手术低危患者再次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Ⅰ,C),而对于再次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高风险的患者则推荐行瓣中瓣TAVR治疗(Ⅱ a,B)。
未来伴随更多高质量瓣中瓣TAVR治疗长期结果的公布,以及解决冠脉闭塞风险(如BASILICA技术、SURPLUS技术)、降低瓣膜-患者不匹配发生率相关技术(外科瓣环扩裂技术)的成熟,瓣中瓣TAVR治疗的应用可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Redo-TAVR是TAVR瓣膜衰败后理想治疗方式,但在部分患者中受限于解剖状况无法开展,且其长期效果同样有待证实。
由于患者高龄、高危且早期手术经验缺乏,目前接受TAVR Explantation的患者短期死亡率较高,不应忽视该类患者。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心衰标志物推荐选择脑钠肽、肌钙蛋白、sST2、Gal‑3和胱抑素C!
胸闷、胸痛、咳嗽、头痛,该怎么办?长新冠评估和管理指南来了!
极高强度运动,促进冠脉斑块进展!Circulation中老年男性运动员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