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魏文俊
随着B超和穿刺技术的普及,大量的甲状腺癌患者于疾病早期即被诊断并接受治疗,从而获得了良好的预后,也使得有人认为甲状腺癌是一种“懒癌”。
但在临床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局部晚期患者面临无法手术、手术范围广、创伤大、局部复发率高等困境,这部分是甲状腺癌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近年来,关于甲状腺癌所谓“过度治疗”现象的讨论日渐激烈。但物极必反,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相当一部分患者,为了避免所谓“过度治疗”而错过了规范化诊治的正确时机,令人扼腕。
因此,为了让患者的“纠结”变得更为合理、可控并且有的放矢,需要我们更加明确所谓低危型甲状腺癌的概念。
什么是低危型甲状腺癌?
结合日本、欧美和国内的文献报道,通俗地讲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判断:
结节大小
结节位置
穿刺病理
转移淋巴结
基因事件
低危型甲状腺癌/结节患者的
正确“纠结”方式
检查发现低危型甲状腺癌或可疑结节后,患者产生纠结的方面主要有两类情况。
总而言之,并非所有甲状腺癌均为懒癌,低危型甲状腺癌的概念非常重要。
明确定义并进行严格筛选后的低危型甲状腺癌患者可以在穿刺时机、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充分合理的“纠结”。
甲状腺癌的治疗需医患双方共同对肿瘤本身、患者性格、家庭、工作、重视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